自保,不顧大局。
突兀間,田豐渾身好似都是散發著浩然正氣,麴義不由覺得羞愧難當,在田豐面前他甚至不敢抬頭與其錚錚雙目直視。
“軍師無需如此,忠義二字我心中亦存!我已決定,明日晌午,出兵十六萬向文不凡發起進攻!”
麴義注意一定,頓時心中積蓄已久那份沉悶一掃而淨,麴義宛如重生一般,雙目再次恢復光芒。
“麴將軍大義,田某在此為主公謝過!”
田豐嘴角剎時笑開,拱手重重一拜,竟向麴義深施一禮。麴義連忙扶起田豐,兩人眼色對視,眼中神色皆是神采奕奕。
其實這也難怪麴義會如此難斷,袁紹自從擊敗公孫瓚,攻略幽州,坐擁三州之地,擁有七十萬甲士,成為天下勢力最大的諸侯後,便隱隱有稱帝之心,行事皆以帝者姿態,容不得群臣有絲毫冒犯!
第五百八十七章 麴義起兵
所謂忠言逆耳,袁紹不聽忠言,只聽順心之話,群臣之諫稍有忤逆,便覺得威嚴有失,大發雷霆,一發不可收拾。多數時更施以重罰嚴懲,久而久之在袁紹麾下的文武,凡要進言皆慎而又慎,唯恐禍從口出遭來重罰,甚至是掉了項上腦袋。
縱觀歷史,凡是這種剛愎自用,獨裁而不停忠言的諸侯或者帝王,即使有再大的勢力,最終還是會因此而自食苦果。就如當年的秦二世、紂王縱有社稷大器把持於手,仍舊還是被百姓起義推翻,丟失天下江山。
不過袁紹仍是不知因他的脾性已給他的勢力帶來了不容小覷的弊病,袁紹見凡是他之決意,群臣無不附和贊成,還暗暗竊喜,自以為自己是當世明主。
一方勢力,就如一顆參天大樹,群臣文武,兵士百姓乃大樹之枝葉,一方之主乃其樹之根。若根有病害,一旦遇到大風大雨,無論這棵參天大樹有多麼巨大,也會一吹就倒!
話說田豐、麴義作好商議,即夜便喚來城中各部大小將領,聚於一堂。麴義將田豐之分析一一告之各部將領,雖然田豐分析甚是精透,但不少將領唯恐得罪袁紹,多有遲疑。
軍中副將高覽甚至對此多有反駁之詞,然後又急忙撇清關係,故意兜彎抹角地言麴義乃軍中統領,若他一意孤行,軍令如山,做下屬的自然令到必行。
不過,事後若是袁紹怪責,那該是誰的責任?
“夠了!你等肚子裡的那點心思,我看得一清二楚!若是主公因此怪罪,我身為軍中統將,自然一力承擔,絕不會連累你等!”
麴義虎目圓瞪,扯聲暴吼,渾身散發的浩大氣勢,直逼得幾個袁將面容失色。不過高覽卻只是冷然一笑,當即拱手而拜。
“我等皆為主公效命,理當齊心一致,麴將軍又何必如此大動肝火。還請麴將軍息怒,且聽我一言。”
麴義一眯虎目,冷聲喝道。
“說!”
“文不凡素來韜略過人,其謀臣戲志才更是奇謀百出。軍師分析雖是有理,但卻難保這其中真相,皆如軍師所料。若是文不凡見我軍據城而守,難以攻克,而他的兵馬久久不見動靜,正是為了惹得我軍急躁難耐,棄城而攻,貿然進軍,那又何如?而且麴將軍,不動則已,一動便將城內八成兵力盡數動用,末將認為這未免過於莽撞。”
高覽面無表情,靜靜而述,麴義聽得眉頭大皺,正欲發言時,在一旁的田豐卻搶先張口道。
“高將軍,你此番言辭,未免是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武安城內足有二十萬精兵,而文不凡兵力不過十萬。單論衝鋒陷陣,以我軍兵力何須有懼!
至於麴將軍呼叫城中八成兵馬,自然有所深意。若是文不凡這十萬兵馬當真多有虛假,十六萬兵馬齊而攻之,一戰便能將其覆滅。
文不凡乃當世英豪,此人堅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