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千多頭馴鹿的牧民,一家子共男女老少十八口人,講蒙古語,因此還得安排一個翻譯。
馴鹿牧民也是遊牧民族,甚至他們搬家的頻次比馬背民族還要多,因為馴鹿生存的環境比蒙古大草原更寒冷,植物所能提供給牲畜的養分自然也少得多,他們幾乎不到一個月就得搬一次,而且馴鹿並不是一種完全馴服的牲畜,它們經常不受約束地嚎叫,吃光所遇到的所有近地植物。
訊息不靈通的馴鹿牧民當然不知道他們所接待的是這個世界上最有錢的一小撮人,唐寧不知道總書記給了牧民們什麼報酬,為了感謝他們的接待,在出發之前,找人設計了一個輕型“房車”,使用輕質塑膠為主體,只用兩隻摩托車級別的輪子和一個纖細的鋁合金支援就穩如泰山,一隻馴鹿就能拉得動它。
馴鹿房車像一個10平米的臥室,可放下一張床和一張小桌子,足以容納兩到三個牧民享受森林中的自由生活。它的東南西北每一個面都開有橢圓形的玻璃窗,其中一面是帶窗的門,而頂部還有玻璃小天窗,防雨防雪防風,小而美,造價低廉而精巧。
它的造價跟一頭馴鹿的價格差不多吧,作為小房子的機械效能可比牧民自己用原始方法搭建起來的木構帳篷強多了。因此,牧民看了這小禮物相當喜歡,當即宰殺一頭馴鹿來熱情招待客人。
在推杯換盞之時,唐寧發現馴鹿奶特別地香,不愧是極寒地區的物種,光憑口感就能體會到馴鹿奶的蛋白質含量遠高於牛奶,要是配上唐寧最喜歡的牙買加藍山咖啡,簡直太享受了,當即要求牧民為自己“特供”馴鹿奶。
雙方愉快地談攏了價格,馴鹿牧民雖然大多數的生活資料都可以自給,可還是要到城鎮上去購買一些自己難以生產的物資,特別是金屬製品,因此也不是與世隔絕的野人,否則總書記要找到他們就不容易了。
馴鹿何其珍貴,可以換“房車”的好不好?所以平時牧民也愛外出打獵。如果碰到小河邊,還會打漁。看到打漁,首富們紛紛想起魚老大的大殺器,然後笑而不語。更妙的是牧民們居然還是用魚叉。
他們的獨木舟可比首富們的有甲板的快艇簡陋多了,普通人根本不敢站上去,那晃晃悠悠的樣子令人膽戰心驚,更神的是“漁民”們根本不會游泳,因為在他們生活的這片針葉林中,河水總是太冷,根本不好下去學習游泳。觀眾們看著這些為了幾隻小破魚甘心冒生命危險的牧民,感慨萬千。
這個苔原地帶的馴鹿牧民屬於比較成功的,另一些族群的牧民則一個家庭僅能馴養20到30頭馴鹿。他們成功的奧秘在於要馴服領頭的馴鹿,然後所有的馴鹿都跟著頭兒走,這是馴鹿的習性,所以這個頭兒是不能殺的。牧民們還有一些馴鹿犬勤快地把牧民們守護家畜。
唐寧對老夥伴們說:“看,牧民們的生活多自由自在,可能比在城市裡生活的居民更幸福,要我選去公司上班還是當牧民,我倒是情願當牧民啊。”
祁泰裕說道:“哈哈,你不用當牧民,你就靠打獵就成,何必費勁去養馴鹿呢?隨便發明一個什麼獵殺的武器,坐著小飛艇高來高去,隨時找一群野獸來開葷,生活得比什麼都愜意。”
巖琦彌太郎:“你那個魚叉是不是可以用來叉野獸?”
唐寧搖頭:“不成,速度不夠快,野獸相當機警,魚叉是利用了水的折射,魚兒只能在幾米的範圍內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