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收伏降伏己心的作用。落到職業上總會容易找到應做能做不難做的事情來。有許多成功人士講授成功經驗,聽了以後,覺得並沒有什麼難處,聽起來讓人感覺很簡單,甚至自己也那樣做過,遺憾的是沒有堅持,堅持了沒有宣傳出去。
嬌妹道,你的樂業還有降伏心性的作用。也符合許多人的日常經驗,我能想象到一些人發狠式的幹活,轉移消解煩惱,活幹完了煩惱又出現了,與那個借酒消愁愁更愁很相似,還不是根本的降伏方法。
吳為道,我理解的佛法,重在發心,也就是發願。佛陀的願力可謂弘大宏偉。勇智聽我講阿q,發笑。說一個農村出身的青年在這個臺上講話,又說從佛法標準衡量,我講的太淺。但從世俗角度很深。那種安慰法與佛法的安慰有什麼不同?
她笑道,你那是沒有去根,病根沒有除掉,煩惱心還會不斷生出來。
他不免問道,佛者受到別人欺負,怎麼安慰自己?
她笑道,聖經裡講,他打你左臉,你把右臉也伸過去讓他打。
吳為問道。佛者會不會問,你為什麼打我?還是一概饒恕?
她笑道。你說的那個欠心,償還了就沒了。愛心卻不然,愛你不商量,跟你對我如何沒關係。有人說這是高明的功利主義。你總是為別人做好事,別人卻不領情不道謝,你還是一個勁兒做下去,總會有打動他的時候。這樣的想法還是沒離開煩惱的根。佛者不圖回報。
吳為又問道,做事沒有什麼期待,做了就是做了,難道做好做壞他也不管麼?
她道,你把佛者想象成什麼樣子了,佛者怎麼會如此低俗不堪。佛者會變著法不厭其煩地普度眾生。佛者也講事半功倍。佛教本身也在進化,禪宗的頓悟,如果不悟,心裡裝著多少清規戒律也是無用。頓悟是同日積月累的修持比較。
他道,世間法這個提法很好,我想搭建的橋樑,佛教講世間法,無論出家還是在家,關鍵要有清淨心。出家容易保持清淨心,在家可是不容易吧,不只是心裡,出家有戒律,在家有世俗的雜務煩累,出家有供養,而且富僧,供養的方式很現代化,手機電腦上網樣樣通,我不知道里面有沒有在家人那些考核方式啊,比如招攬多少供養,象招商引資那樣,對出家人也進行考核。
她笑道,你這個想法太有意思了,那和世俗還有什麼分別。不過,貧僧的修行方式,在如今的社會尤其在我們中國,恐怕難有市場。在印度,出家人要討飯吃,傳到中國,說傳教人不就是老師嗎,應該尊敬才是,才有了供養,而且供養也要符合時尚的要求。靈驗,佛法裡也講,修行為什麼得到好報,說你沒搞明白,心不誠,修行的路子方法不對,搞錯了。福報不受,你的樂業講好運連連,好處多多,在這一點上,與佛法就有分別了。如果你沒有福報,就很難堅持了,有功利心在支配著你。心裡也難真清淨下來。假如佛祖轉世會怎麼看待樂業。他自然一看就明白怎麼回事。和他的世間法是否一致。
吳為道,我也有心讓樂業主張經受佛法檢驗。我從基督教那裡,看到想在世間行法難度太大。我給你講母親的故事,那裡面出現了對上帝的信仰與愛情的尖銳衝突。接著,他又講述了母親的故事。
然後又道,我覺得,修行之樂,修行帶來的清淨和喜悅,是世俗成功的喜悅所難達到的,人們對成功總是附加太多的東西,取得的成功越大,附加的想法越多,成功以後反而帶來更多的煩惱。心裡怎麼能清淨下來?放不下啊。
她說道,我覺得,法喜與世俗成功的喜悅確實不同,那是把什麼功名利祿都放下的感覺,無比的輕鬆,與世俗那種成功的附加和強烈的期待完全不同。佛法也講善巧方便,事半功倍,事情沒做成,怎麼成全人啊?這樣放任自流,根本不符合佛法精神。佛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