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厲害,這才最終導致太和通寶在大楚疆域內民用甚便。
還有一個原因,太府局每年僅鑄一百萬緡錢,不敷民用——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制錢投放州縣,就直接被地方上的鄉豪世族收走,摻以錫鐵鑄成劣錢牟利,日益繁榮的商貿,客觀上需要大量的私錢作為補充。
太府局不是不想鑄更多的制錢,但銅礦開採、冶鐵、鑄造成本極高,以舊法鑄制無利可圖,上下也就無心失進這事,政事堂有命令下去,也能找到千百條理由推搪。
當然了,梁國透過諸貿易點,將大量的太和通寶流入楚境,得利也沒有張平說的那麼誇張。
根據各地的奏報,最初流入楚境的太和通寶,差不多要一千六百枚到一千八百枚太和通寶,折抵一兩黃金,也就比楚境的時銅市價略高一些。
當然,這更可能是梁國左內史府有意而為之。
只是韓謙及梁國左內史府隱藏在背後的意圖是什麼,梁國所行幣制與梁國境內商貨定價以及梁國官錢司所謂的金銀本位制之間存在怎樣的聯絡,楊恩到現在都還沒有琢磨了一個味來。
太和通寶與楚廷太府局制錢及諸多私幣在諸州縣混用時,太和通寶鑄制精美及質量穩定,迅速得到沿江州縣民眾的歡迎,相比銅及黃金市價快速上升,目前差不多維持在一千三百枚太和通寶兌換一兩黃金的水平上。
但即便如此,每年楚境也有大量的銅及金銀,流向梁國。
這是困擾楊恩及沈漾他們許久,卻又沒有辦法解決的一個問題。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