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中都有近百將卒心念眷小開小差出逃,敘州也有一批左司斥候、子弟,有父母家小留在金陵,怎麼可能沒有一人潛逃回金陵?」李知誥反問道。
姚惜水這時候明白李知誥為何有此猜測了。
倘若敘州有人開小差返回金陵,分散潛走的話,肯定不可能乘船經沅水、長江前往金陵——對個人來說,很難搞到船,混上船也很難藏匿行蹤,返鄉之路會變得更曲折。
而翻越雪峰山、經邵州前往衡州,再經袁州、洪州借道走陸路回金陵,是為捷徑。
在韓謙的訓練下,左司斥候、子弟對山川地理極為熟稔,知道分散回金陵要怎麼走。
邵州沒有覺察有人分散過境,這本身就是一個異常現象。
要麼韓謙將有開小差傾向的人都控制起來的,要麼就是韓謙集中安排這些人走水路乘船潛回金陵;這樣的話,就沒有必要走陸路了。
再結合韓謙此時拒見李知誥派去的人,韓謙這時候確實有可能親自帶著這些人潛往金陵了。
「他此時去金陵能做什麼?」蘇紅玉困惑不已的問道。
姚惜水也為李知誥的推測所說服,但內心深處更加震驚不已、疑惑不已,如蘇紅玉所問,韓謙此時去金陵幹什麼?
姚惜水轉念想到一個可能,遲疑的看著李知誥,問道:「韓謙此去金陵,是要收買那些有家小眷屬留在金陵的龍雀軍將卒的軍心嗎?」
「確有這個可能,他被太妃、夫人聯手排斥在嶽陽之外,對潭王殿下的影響力也被日益削弱,他必不甘心於此。倘若侯爺他不敢率領殘部留在潤州庇護四萬多將卒家小,韓謙此時出現在潤州,哪怕他最後只能帶出千兒八百人出來,所有有家小滯留在潤州的將卒都會對他心懷感激。到時候左右龍雀軍將卒對侯爺不滿,而呼籲韓謙出山,這自然將成為他重回嶽陽核心的最大憑仗!」鄧泰作為神陵司培養的核心弟子,能為李知誥用為嫡系親信,見識自然不會比姚惜水差到哪裡去,而韓謙城府深沉、善劍走偏鋒用險計的印象,早就在他的腦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