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61頁

下直接踏過淮河,從潁水東岸的平原地區北上。

雖說從濠州北上,經渦水至譙州治城渦陽以及再往西北行至亳州治城,有渦水河相接,但徐明珍控制譙亳等地之後,於設渦水河沿線以暗樁、鐵索、沉船等手段設定大量的障礙,防止棠邑水軍戰船殺入。

此時,左樓船軍在渦水上游還集結一定的精銳水軍及戰船,使得棠邑水軍在這一次的河淮戰事之中難有發揮的餘地。

目前楊欽負責率棠邑水軍留守窖山、臨淮一線,等到馬步軍攻克渦水河以西的城池,清除掉渦水河之中的障礙物,才有可能北上。

當然,這還是戰事最為順利的狀況。

而徐明珍從六月底之前,就下令扣押譙、亳、宋、宿四州十九縣汴京任命的梁朝官員,全部換上壽州軍的嫡系將吏掌握諸縣,即便徐明珍這時候還沒有公開投附朱讓,但實際上此時的他已經沒有其他的選擇。

徐氏跟溫家不同,也與仇恨無關。

溫博困守羅山城時,手下嫡系兵馬都剩不到一萬人,韓謙甚至可以容忍溫博直接率領這一萬精銳併入棠邑軍,並不擔心這會造成喧賓奪主的局面。

而溫博及溫家也不用惶惶不安,每日都擔心韓謙隨時會下毒手削其兵權。

之後右神武軍拆散進行重新整編,溫家子弟及舊部將吏能較好的融入棠邑,也是在這個基礎之上逐步進步下去的。

徐明珍率壽州軍退到淮河北岸,兵馬連同家小總計高達二十多萬人,必要時還能編七八萬精壯兵馬出來,徐明珍這時候投降棠邑,韓謙敢接受並叫徐明珍繼續統領這七八萬兵馬,不擔心有朝一日會被反客為主嗎?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