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的九道拐隧道長度也超過了1000米。他說,那時候每天下工都要進行總結,“一聽到‘成昆線不通毛主席睡不好覺’,大家就非常激動,如果在自己身上耽誤了施工進度,心裡會非常難過”。

為了儘快把成昆線打通,戰士們想出了各種辦法。風槍的回彈力很大,因此下面有個用於減震的支架,但翻看當年施工的老照片,沒有人用支架。“我們都不想用。”徐太平說,“成昆線很多隧道滲水,打風槍的時候腳下都是泥沙,支架容易打滑,影響施工進度,所以我們都是用身體把風槍頂住”。粗布棉襖沒幾天就磨破了,一團團棉絮露在外面,戰士們都戲稱對方是“綿羊”。

風槍的槍頭應該蘸水使用,但是水混合了碎石容易堵住鑽頭,一修理又要耽誤時間。戰士們乾脆不用水,任憑鑽頭帶起的粉塵把自己的臉弄得烏黑,只有說話的時候才能露出一口白牙。

然而,這樣的作業方式也給戰士們的身體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巨大傷害。徐太平的戰友姜進西1968年參軍,只在成昆線上打了一年隧道,就落下了支氣管炎,醫生診斷病因是“有矽塵作業史”。而位於成都市郊的中鐵二局矽肺病療養院,自1965年建立以來一共收治了652名矽肺病人——都是修建寶成鐵路和成昆鐵路的先進分子。當年成昆線汽車運輸隊唯一的女司機張蓮花見過戰友被切除的肺部,“變得非常硬,用10磅的榔頭來打都打不碎”。

那時候,部隊能給大家配發的“營養品”只有每天的50克奶粉、100克白糖。“這樣我們還捨不得吃,都攢起來月底寄回家裡去。”姜進西說。

徐太平和姜進西所在的鐵五師,承擔了從米易到三堆子段的施工任務,也就是今天的攀枝花市一帶,當年,這個城市還叫“渡口”。這裡可以說是成昆全線戰略意義最重要,同時也是地質構造最複雜、施工難度最大的一段。這一路段有40%是隧道,遠高於成昆全線%的隧道比例。

。 想看書來

外國專家:中國人簡直瘋了(4)

鐵五師另一個高過成昆全線的比例,是犧牲人數。

每公里長眠一位戰士

有人大致測算過,成昆全線每公里就有一名建設者犧牲。而在鐵五師負責的這一段鐵路上,每公里就倒下了一名戰士。

坐火車行走在成昆鐵路上,每過十幾分鍾,就會看到窗外有成片整齊的水泥墓碑一閃而過——鐵道兵5個師,每個團負責二三十公里路段的修建,每個團都留下了一座這樣的烈士陵園。

幾乎所有的烈士陵園都建在山頂或者江邊的開闊地帶,有人說,這樣做是讓烈士們能永遠看著這條用自己生命鑄就的鋼鐵長龍。其實,這是彭德懷元帥的命令——這位一生信奉“慈不掌兵”的老帥在視察成昆鐵路工地時潸然淚下,他說,一定要把烈士墓碑立在沿線最顯眼的地方。

位於攀枝花市郊的同德烈士陵園是成昆沿線最大的一座烈士陵園,這裡長眠著鐵五師100餘位犧牲的戰士。當年的鐵五師下轄5個團,僅25團就有36名戰士被安葬在這裡。

一個飄著細雨的午後,我跟隨幾位當年鐵五師的老兵,來到了這座藏在小村深處的烈士陵園。因為少有人來,陵園的兩扇鐵門已是鏽跡斑斑,越發顯出門兩側石柱上刻的大字紅得耀眼——“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在陵園第一排的角落裡,有一座不起眼的墓碑,碑文上寫“孫劍明烈士,四川省成都市人,男,二十一歲,共產黨員,於一九七零年四月十七日在四川省渡口市因公光榮犧牲”。

孫劍明犧牲的那天,距離成昆鐵路全線通車只剩下兩個多月的時間。

那一天,對年輕的孫劍明來說是個大日子。自己連隊負責施工的九道拐隧道眼看就要打通了。幾天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