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現出樸素的辯證思想。陰、陽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現過,但作為陰氣、陽氣的陰陽學說,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國人老子所倡導,並非《易經》提出。此計中所講的陰指機密、隱蔽;陽,指公開、暴露。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在兵法上是說秘計往往隱藏於公開的事物裡,而不在公開事物的對立面上,就是說非常公開的往往蘊藏著非常機密的。

而我和他的觀點又有些出入。

如果要對這句話有一定的分析,那麼我們先要了解周易中所講的陰陽各指的是什麼。

陰,代表地,代表柔,代表母性。

陽,代表天,代表剛,代表男性。

天地,容易讓我想到天時地利人和。剛柔,讓我想到的是一種包容關係,柔能克剛。水屬於陰柔,水能載舟亦能負舟,又或者水滴石穿。男人或者女人的關係,那麼就要考慮到現在階段,這個父系社會的本質了。

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

這句話我是這樣理解的,很多事情包含在事物裡面是不容易被人們發覺的。只有達到一定和諧的統一,達到天時地利人和,而又不衝突,不與人爭強好勝,不與別人激發矛盾。而是暗暗的透過周密的部署,做深刻的統籌規劃,又不與人發覺,而不忽視自己柔軟的部分。

三,太陽,太陰。

太:極大的意思。

極大的剛強,極大的陰柔。

這句,我想了兩個方面。

一,道家講中和之道,所以提點我們不應該太過,而是應該有個度。

二,則可能是說,按照上面所講,就會取得很大的勝利。

四,典故。

有兩個關於此計的典故。

見《永樂大典——薛仁貴徵遼事略》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御駕親征,領三十萬大軍以寧東土。一日,浩蕩大軍東進來到大海邊上,帝見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無窮,即向眾總管問及過海之計,四下面面相覷。忽傳一個近居海上的豪民請求見駕,並稱三十萬過海軍糧此家業已獨備。帝大喜,便率百官隨這豪民來到海邊。只見萬戶皆用一彩幕遮圍,十分嚴密。豪民老人東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內更是繡幔彩錦,茵褥鋪地。百官進酒,宴飲甚樂。不久,風聲四起,波響如雷,杯盞傾側,人身搖動,良久不止。太宗警驚,忙令近臣揭開彩幕察看,不看則已,一看愕然。滿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橫無際涯,哪裡是什麼在豪民家作客,大軍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原來這豪民是新招壯士薛仁貴扮成,這“瞞天過海”計策就是他策劃的。“瞞天過海”用在兵法上,實屬一種示假隱真的疑兵之計,用來作戰役偽裝,以期達到出其不意的戰鬥成果。

公元589年,隋朝將大舉攻打陳國。這陳國乃是公元557年陳霸先稱帝建國,定國號為陳,建都城於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戰前,隋朝將領賀若弼因奉命統領江防,經常組織沿江守備部隊調防。每次調防都命令部隊於歷陽(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縣一帶地方)集中。還特令三軍集中時,必須大列旗幟,遍支警帳,張揚聲勢,以迷惑陳國。果真陳國難辨虛實,起初以為大軍將至,盡發國中士卒兵馬,準備迎敵面戰。可是不久,又發現是隋軍守備人馬調防,並非出擊,陳便撤回集結的迎戰部隊。如此五次三番,隋軍調防頻繁,蛛絲馬跡一點不露,陳國竟然也司空見慣,戒備鬆懈。直到隋將賀若弼大軍渡江而來,陳國居然未有覺察。隋軍如同天兵壓頂,令陳兵猝不及防,遂一舉拔取陳國的南徐州(今天的講蘇省鎮江市一帶)。

五,對於典故的理解。

瞞天過海,三十六計中的第一計。

它所需要的是對全域性的把握,以及膽識,用人,綜合素質的一共高度能力。

此計可與連環計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