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51章 【對宗室開刀】

不過軍隊是國家之基,亂動軍隊,可是隨時會遭到反噬。 或者將領乾脆反了,或者就養寇自重,或者就逃去外邦……到時候,國本動搖,可不是鬧著玩的事情。 因此項南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先以明軍戰力不足為名,繼續以募兵的方式招募新兵, 同時在京城成立武備學堂,招募有志於國的學子,接受戰略戰術,火槍射擊、火炮操練、擒拿格鬥、行軍佈陣、馬軍步軍、分進合擊等培訓。藉以培養新式的將領,將來好取代那些老式將領。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項南不僅親自編寫教材,而且還會親自授課。 對此,還是有不少學子願意報名的。就像考武舉人一樣,每年也有成千上萬的學子參加,準備走武將這條路。 因此武備學堂不愁沒有學子報名,甚至還大把呢。 項南為此也特地抬高門檻,要報名武備學堂,不僅要身強力壯,而且還要識文斷字。最要緊的是,必須是良家子弟。 像流氓無賴之類的人,看似好勇鬥狠,其實一到了戰場上,最慫的就是他們了。而良家子弟平時看著人畜無害,真到了戰場上才是捨得拼死的主兒。 戚繼光當年募集戚家軍,選得就是婺州的礦工。並且得出結論,“礦工子弟上等兵,農民子弟次上等,不是逼急了不要招城市人,衝鋒陷陣沒膽子,偷奸耍滑第一名。” …… 與此同時,項南為了籌集新軍所需的糧餉,毅然決然的對宗室開刀。 明朝的宗室制度十分奇葩。 朱元璋對子孫厚待,制定了豐厚俸祿標準,洪武九年規定親王祿米歲支五萬石,鈔二萬五千貫,後來有所削減。 為了讓宗室們充分享受幸福,朱元璋規定皇族不必從事任何職業。每一個皇族後代,所有消費需要都由朝廷承擔。 這種無微不至的“愛護”,在歷朝歷代獨一無二,以至於明人不禁感慨,“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在這種背景之下,皇族們展開了激烈的生殖競賽。像慶成王光兒子就多達一百餘人,女兒更是不計其數。 因此明初時,宗室不過數十人而已。到了如今,宗室數量已超過十萬之巨。 而隨著宗室人口的迅速增加,宗室領取的俸餉總數目巨大,祿米撥給的總數遠超出朝廷各地一年的歲供京師的糧食。朝廷也因之背上沉重的負擔。 而且,這些宗室都享有司琺特權,不受普通琺律約束,不歸當地官府管制,公侯大臣見了都要伏而拜謁。而且宗室無需交稅,甚至可以在地方收稅、魚課、鹽店。 因此每個宗室都是一方豪強,甚如同土皇帝一般的存在,在當地作威作福,為所欲為,甚至興兵造反的都大有人在。 比如正德九年,寧王朱宸濠興兵十萬造反。但不到五十天,就被一代牛人王陽明給剿滅了。 項南如今就要對這些宗室動手。 …… 項南先授意親信大臣上折,要求取消宗室的各種特權,然後再交由群臣們進行討論。 這樣統一內部意見,就可以一致對外了。 群臣對於取消宗室特權,基本都是持支援的態度。 原因很簡單,群臣跟宗室,本就是利益相對的兩類人。 宗室享有特權,凌駕於群臣之上,群臣早看他們不爽了。 而且宗室的開支,佔到國庫開支的很大一部分,早就已經成了朝廷難以承受之重。 他們佔得多了,群臣就分得少了,所以群臣都巴不得能夠削藩。 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群臣一直都在建議,削減藩王、宗室的待遇和特權。 只是削藩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朱允炆本來打算削藩的,可是操之過急,把藩王們都給逼造反了。 明成祖朱棣則是藉著自己的戰功,登基之後,成功對藩王進行了一系列削藩。 比如削除其軍權和治理權。從此藩王不能參與領兵打仗,更不能參與地方管理。將邊疆諸藩轉移至內地,防止其發展壯大等等。 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後來也對藩王進行了限制,但大多都是限制其染指兵權和行政權,對其財政特權往往不加限制。 甚至為了安撫藩王、宗室,還在財權上有所優待, 如今項南要削藩,群臣自然是支援的。 而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