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毫。當馬車穿過宮門,駛上通往京城鬧市的道路時,永樂興奮地伸長脖子,趴在窗邊,好奇地向外面張望。

初夏時節,不到正午陽光便明晃晃地照在路上。溫度雖然不高,但著實有些晃眼。宮門口的道路最寬敞,永樂還記得以前跟隨母后去祭天的時候,八輛馬車並轡前行,前面三十多列儀仗隊開路都可以並排而行,可想而知有多氣派。

道路兩旁綠蔭很少,幾乎全是兩人高的白色圍牆。馬車行了大約一刻鐘,才終於漸漸聽見喧囂的人聲。

京城不愧是京城,無論何日何時都熱鬧非凡。腳步匆匆的行人、推著貨車的販夫,形形色色的人在街上穿梭往來,腳步聲、說話聲、叫賣聲在日頭底下升騰成熱浪,一下子便把整座城市都襯得熱火朝天了。

永樂一來到人多的地方心情就變得特別好,兩隻眼睛左瞅瞅右瞧瞧,恨不得再多長出一雙來。

然而坐在竹簾對面的華年卻與她形成鮮明的對比。

竹簾削得非常薄薄,被車窗外的陽光一照,便成了半透明的顏色。因此永樂可以隱隱約約地看見華年端端正正地坐在三個座位的正中央,雙手規規矩矩地放在膝蓋上,背脊挺直,宛若一座雕塑似的一動不動。

華年平時也總是這幅樣子,不但話少,而且動作也不多,真像一個漂亮精緻的瓷娃娃。

忽然,永樂忽然聽見竹簾後面傳來輕輕的低吟:「山外之山,樓外之樓……」要不是早就聽過這八個字,永樂肯定猜不出來華年在說什麼。外面喧鬧的人聲簡直就像波濤一樣不斷地往馬車方向湧來,幾乎快要馬車淹沒。

「崔姑姑,皇上在說什麼?」暖冬輕輕湊近崔心蓮的耳邊問道。

崔心蓮道:「山外之山,樓外之樓……你們這京城中,哪裡有這樣的地方?」

暖冬的耳力勝過永樂數倍,連永樂都能聽見的聲音,暖冬不可能聽不見。她之所以這麼問,就是為了要讓崔心蓮說出剛才那句話。

暖冬故意思索了一段時間後才說:「山外之山,樓外之樓,聽上去彷彿是一個遠離市集,稍顯僻靜的地方。」

金絲燕當初囑咐永樂,如果皇上猜不出那十二個字的含義,便讓暖冬想辦法引她過去。

後來永樂問過暖冬,暖冬點頭說她的確明白教主的意思。現在,想必暖冬正在想辦法把華年引往目的地吧。

崔心蓮聽了暖冬的話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然後便掀開腦門後的一面小簾子,對前方趕馬車的衛影鴻說:「往城邊的方向去。」

到了正午,馬車來到靠近城門的地方。沒想到這裡的人一點也不比市中心少,而且身份很雜,大部分都是從外地趕來京城做生意的人。他們不僅人多,而且還推著車、趕著馬,行李堆得就像小山一樣。

看到這幅情景,就算華年不發話,崔心蓮也意識到找錯地方了。

既不是市中心,也不是城門口,那麼「山外之山」到底是什麼地方?

正在這時,暖冬指著不遠處的一家酒樓說:「崔姑姑,時候不早了,不如先伺候皇上午膳吧。」

永樂順著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見一座三層樓高的酒樓巍然矗立於一片矮矮的平房之中。乍一眼望過去,真像一座小山一樣。想必崔心蓮正好與永樂想到一塊去了,低聲唸了一句「山外之山」,然後說道:「那就先去用膳吧。」

#

那酒樓名為「悅來樓」,隨處可見的名字,倒也不失親切。這酒樓不僅名字普通,就連裡面的設施也極為尋常,桌椅都略顯陳舊,想必是一間幾十年的老店了。

一樓的大堂中有很多庶民擠在裡面打尖。崔心蓮向小二要了一間位於三樓的清靜雅間。

他們四女一男個個標緻,走在路上,本來就有點扎眼。為了不惹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