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3部分

底登陸”後巴頓就判斷出德軍將在阿登山區發動反擊,目標巴斯托尼。於是他便讓部隊提前移動,幫布萊德利緩解了燃眉之急。

更有人將敵人玩弄於股掌之間。比如曼施坦因的“哈爾科夫反擊戰”中故意將司令部——位於第聶伯河的重鎮扎波羅熱暴露在蘇軍面前,引誘蘇軍拉長隊伍。隨後從兩翼突然反擊,從蘇軍結合部開始將過度突入的蘇軍一舉擊潰。

不過話又說回來,戰爭比拼的就是綜合國力。

當一個國家綜合國力不強時,即便你再優秀、再出色,也只能贏得戰鬥勝利,而不可能贏得一場戰爭的勝利。

相反如果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強大到讓人驚訝的地步。那即便你本身軍事才能平庸,也足夠在歷史上留下你的名字。就比如那個本身軍事才能平庸,卻依靠本國強大的綜合國力,最終在南太平洋戰場上成為五星上將的廢柴。(你們都知道我在說誰。那傢伙唯一一場漂亮的戰鬥還是在朝鮮戰爭中出現的“仁川登陸戰”。)

毋庸置疑,朱可夫的軍事才能在二戰所有將軍中一定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蘇聯的綜合國力能支援起他的任何一個計劃。還有什麼比一個能得到國家戰爭機器無止境支援的優秀軍事家更令人害怕的?

當然,你或許會說:朱可夫那傢伙有什麼厲害的?天王星計劃打得像一堆狗屎。蘇軍損失了100多萬。如果不是蘇軍數量遠比德軍要多,整個計劃就失敗了。但如果你從整個戰略角度上來看,就完全不同。蘇軍成功消滅了德軍的精銳部隊,迫使德軍轉入戰略防禦。為最終攻克柏林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朱可夫早就判斷出“瓦露基利”將會北上。透過不停閱讀“瓦露基利”在加里寧方面軍後方的戰鬥資訊,來判斷他們目前的戰鬥力。

朱可夫認為,現在的“瓦露基利”根本沒有足夠力量來攻佔瓦爾代。他們會選擇駐防兵力薄弱,又容易下手的目標。距離瓦爾代70多公里的德米揚斯科便是最好的目標。

朱可夫的目標不是趕走“瓦露基利”,而是要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麻煩。依靠瓦爾代的鐵路網,將部隊集結起來。同時在德米揚斯科留下少量部隊。他將德米揚斯科作為一個誘餌,始終在前面引誘著“瓦露基利”,即讓對方無法迅速攻陷,又不能讓對方因為毫無希望而立刻轉身離開。

在朱可夫的計劃中,德米揚斯科的守軍只要堅持兩天。由瓦爾代出發的蘇軍便能將“瓦露基利”團團包圍。於是在德米揚斯科的蘇軍配屬了6個炮兵團,300多門重炮。他們的任務就是阻瀉德軍的速度,將他們牢牢拖在德米揚斯科。

任海濟的想法與朱可夫相同。他從一開始便將北上的目標鎖定在以“瓦露基利”目前實力,更容易得手的德米揚斯科,而不是瓦爾代那個看似誘人,卻危險重重的大蛋糕。兩人一開始便出人意料得同時以德米揚斯科為目標,開始對弈。

在失去了空中支援後,任海濟對整個戰局的掌握有些遲鈍。他無法及時得知蘇軍在哪裡集結,這些集結的部隊又將前往何方。因此他指揮著“瓦露基利”小心謹慎地穿梭在蘇軍包圍圈中。然而連續的戰鬥讓“瓦露基利”開始失去最初的優雅與從容。現在的“瓦露基利”更像是一隻餓得只剩皮包骨頭的野獸,如果不能在德米揚斯科成功獲得補給,就會在蘇聯白雪皚皚的大地上無助的死去。

現在明白,為什麼當任海濟聽到進攻受阻的訊息後叫囂著要判克萊茵死刑了吧。如果不能攻陷德米揚斯科,之後的一切計劃都是空想,所有人都會戰死。任海濟決不允許失敗,也決不允許完善地計劃被破壞。

這個瘋子不停提醒自己:自己一定可以做到。如果做不到,那就只有這點程度而已。如果只有這點程度,那就去死吧!沒用的東西。

自尊與自傲讓這個瘋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