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宣詔環節,才輪到李大人準備出場。這種時候的詔書多是象徵性意味大於實際功用,堪稱是軟文鼻祖。
不過還是有兩道慣例詔書具備一些實際效用。一道是大赦天下,執法偏於從重從快從嚴的李大人對此頗為腹誹;另一道是表彰天下各府州縣中功績卓越者,二十個中便有李佑治下的江都縣。
可惜,李大人已經因為揚州府的特殊情況,提前升遷進京,這次得到賞賜基本相當無。賞賜中有敘功一次,只能當擺著看的花瓶,不可能為此再有升遷了;賞賜中還有增加俸祿。更是虛無縹緲的存在。他去年就已經是歲入千石的賜食一品祿了,還能加到哪裡?況且到目前為止,俸祿越多賠出去的越多。
插一句話,從前罰俸時,李佑尚沒甚感覺,一年也不過百十兩,但自從祖陵之功得到一品祿後,罰起俸來還是頗令他肉疼。
每一道詔書宣詔人選不同。宣詔形式也不同。有翰林宣詔的。有尚書宣詔的,有在皇極殿裡當著朝臣面宣的,有出午門宣的。還有爬承天門宣的。
該到賜予藩屬的詔書出籠,被禮部、鴻臚寺聯合推出當差的天使李大人隆重登場了。
天子寶座之側設有御案,錦衣衛官從御案上拿起詔書。李佑恭恭敬敬上前,錦衣衛官將詔書送到李佑手中。
隨即李僉憲手捧詔書,緩緩步出殿門,十餘名藩屬使臣早就候於殿下丹墀。
朝會從清晨就開始了,到此時日方初升,金光大放。殿下使臣抬眼向上望去,看到宣詔天使出殿,迎著絢爛日光高高在上,極其耀眼奪目。
又見得他身量挺拔頎秀。本是寬大厚重的朝服穿在他身上顯出幾分修長的灑脫味道,相貌亦是不凡。又恰有一陣秋風掃過,緋衣袍袖飄飄,恍如神仙中人,一時讓使臣看得呆住。
聽聞旁邊禮讚官一聲高喝,藩國使臣醒過神來,齊齊伏地跪拜接旨。一如事先訓練那般。
李佑居高而立,掃了掃下面,這些使臣有的是專為朝賀而來,有的是朝覲時湊巧遇到今日之事,全都被拉來壯門面了。
他腦中想著。手中不慢,展開詔書開始朗聲宣讀。“爾國僻處邊遠。世修職貢,自我皇祖,稱為禮義之邦……”
“……堅事上之小心,鞏承先之大業,固我藩籬。其亨生平,惟爾君國,亦世世永爭於僕。故茲詔示,鹹使聞知!”
在穿越者眼中,這個詔書內容實在霸道,就像是父對子的訓導,絕對不符合五項基本原則。但在當下,卻是很平常的口氣,不這麼寫才是奇怪。
不過大明賬面上藩屬雖多,周圍能叫上名字的國家基本都包括在內,但實際真正如同老子和兒子關係的也就三個,朝鮮、琉球和安南。其餘則鬆散的很…
殿前宣詔僅是個形式,回頭真正詔書肯定還得人手發下一份。宣完詔,李天使又領著使臣們進殿謝恩,至此他今天的任務順利完成。並獲得了鴻臚寺卿的高度好評,聲稱以後有類似事情必然還找他。
大朝會結束後,天子又御文華殿召開朝議,大臣見此鬆了一口氣。
如今朝會基本就是個禮儀性質的的儀式,沒有決策功能,而且國朝決策模式是極其多樣化的,很富有天子個人色彩。有日日視朝的勤奮型天子,有幾十年不見大臣的懶惰型天子,又全丟給司禮監和內閣的貪玩型天子,種種情況不一而足。
今上在親政第一日,便召開朝議,也算是一種政治表達,表示陛下將延續慈聖皇太后秉政模式,以大朝會之後小朝議的模式議政。
大臣為之鬆口氣的原因就是,至少三五天可以見一次陛下,不至於宮門深深,天顏難見。否則全靠內監在中間傳話,聖君被矇蔽的後果誰都懂得。
天子下諭,召閣臣、九卿、各部院三品以上大臣、輪班翰林、掌科、掌道聚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