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婆婆領著一雙兒女也曾起意想著投奔丈夫,奈何恰逢亂世,音訊隔絕,太婆根本無從得知太公的訊息。
無奈,太婆婆只能帶著一雙兒女艱難的掙扎,四處漂泊。亂世之際,天災不斷,生活困苦。天災過後瘟疫橫行,她的一雙兒女也不幸染上,兒子挺了過去,女兒夭折。
後來,前朝滅亡,太爺爺以功封侯,太婆婆帶著兒子和太爺爺一家團聚。太婆婆那年流產之後因為沒有好生調養,而後操勞太過,不能再生育。太爺爺感念太婆婆在那麼艱難的情況下替他侍立於父母床前,併為之送葬,又撫育兒女,吃了很多的苦頭,因此就算太婆婆不能再生育也沒有納妾,兩人膝下只有林海的太爺這麼一個孩子。
太爺爺發跡之後,林氏族長曾經帶著幾位長輩上門負荊請罪,並告訴他,他的名字將重新列於宗族之內。太爺爺知道在當時的情況下,身為一族之長為整個家族考慮,將他除名的行為無可厚非,但是心裡終究不舒服。
況且族長還把太爺爺的家人一併趕出,就因為他這項決定,導致了後面他的父死母病,孩子夭折,一家人四分五裂。還有那些落井下石哄搶他這房財物的族人,更是不可原諒。太爺爺不肯和這樣的族人立於一個宗祠之下,因此太爺爺把他這支單獨立了出來,自成一脈傳承。
分宗出來之後太爺爺這支雖然和原來的林氏宗族姓一個林字,五百年前是一個祖宗,現在卻是兩家人,不受林氏宗祠約束。那邊也管不了太爺爺這支。
本來若是沒有絕對的理由,是不能分宗的,而且分宗一事也必須由族長或者宗族長輩提出,徵得族內大部分人同意才可。太爺爺這麼一個後輩提出分宗,本是大不孝之舉。只是族長和宗族長輩皆知當年發生的事情。
如今太爺爺提出分宗的要求,他們無法拒絕,也無從拒絕。人家自立一支,和他們打聲招呼是客氣,就算不打招呼他們也挑不出理來。太爺爺被驅逐出宗祠之後,他就和林氏宗祠沒有了瓜葛,宗族再也管不到他的身上。他想做什麼都與林氏宗族無關。
現今太爺爺是天子近臣,位高權重,朝堂上沒有倚仗的林氏族長和宗族長輩此次之行就是儘可能的結好於他,希望他不要記恨當年之事。因此,面對太爺爺的要求,在來的幾位族宗長輩見證下,林氏族長和太爺爺完成了分宗儀式。
儘管分了宗,奈何太爺爺長輩的墳塋和祖居都在姑蘇。而老太太爺被趕出去之後,病故之前心心念唸的就是葬在姑蘇,葉落歸根。當年太爺爺一家被悽悽惶惶的趕出姑蘇,他為了爭一口氣,也是為了遵從父親的意願,為了炫耀,免得富貴還家,錦衣夜行,因此把祖塋祭田所在依舊設在姑蘇,而且和林氏宗祠的相距並不遠。林氏宗族自然不會將這件打臉的事情往外講,太爺爺一家又一直在外,因此在外人和不明情理的族人看來,兩廂依舊為一家。
俗話說“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才遠親。”如今太爺爺發達,有些林氏宗族的人不管知不知道兩下里已經分宗依舊依附上來。對於這些人太爺爺倒並沒有因為當年舊事而有所遷怒,皆以禮相待,畢竟和林氏宗族那邊有些親戚還沒有出五服,還能走動。
況且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太爺爺這邊剛剛分宗,人丁單薄,需人襄助,因此若是能扶持一把就扶持一把,也不是所有的林氏族人沒良心。再者當年因為太爺爺的事情,雖然族長已經把他除名,可是林氏宗族還是受到了牽連,花了一大筆銀錢,送了地方官員很多厚禮才擺平,為了湊出這筆財貨,族裡好多人家傷到了元氣。
太爺爺是個恩怨分明的人,他對當年宗族做的事心懷怨恨,可是也對他給族人帶來的傷害表示抱歉。事情一碼歸一碼,因此太爺爺對於林氏族人能照看的地方,都儘管照看些,畢竟是一個祖宗的子孫。所以這時的林家對林氏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