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要的一點是那裡也可以通往黃浦江,這一點蔡亮爵他們想,敵人是不可能考慮得這麼周密的,也許在陸地上都是他們的哨卡,但是在水裡,相對來說,敵人的力量佈置還很薄弱,蔡亮爵他們在上海已活動一年多了,憑他們的感覺,水路要比陸路平安多了。

見有船往回行馳,日軍的機槍紛紛向這些船隻射來。河道里的場面更加混亂,有幾艘船被子彈打穿,船隻進了水,將要下沉,船民們哭喊著,紛紛跳下了水逃生。所幸蔡亮爵他們發現敵人早,船離鐵橋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船已掉頭,敵人的機槍沒有打著他們,子彈落在周圍的水面,濺起了一朵一朵的水花。蔡亮爵他們不能還擊,雖然他們的手裡早已拿好了武器,也早瞄準了敵人,但現在他們只有隱藏,儘量不使自已暴露在敵人的槍口下。

蔡亮爵他們的船拐入了三岔河道,離黃浦江不遠了。

黃浦江是歷史上最早人工修鑿疏浚的河流之一,它源於青浦區的澱山湖,入海口是吳淞口,這裡,是黃浦江、長江和東海三股水流交會的地方,如果正值漲潮,你便可看到著名的〃三夾水〃奇觀,黃浦江從市區帶出的是青灰色的水,長江帶來的是夾有泥沙的黃色水,而東海水則是綠顏色的,三股水顏色不同,涇渭分明,形成色彩鮮明的“三夾水”,實為一大奇景。黃浦江全長114公里,寬約400米。它貫穿上海百里港區,雖無名山秀嶺可供觀賞,但卻有其獨特的韻味。

明清時,“黃浦秋濤”為滬城八景之一,農曆八月十八在這裡可見“銀濤壁立如山倒”的壯麗景觀。

關於黃浦江的開鑿,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上海曾是一片荒涼的沼澤地,其中央蜿蜒流淌著一條淺河。雨水多了,就氾濫成災;雨水少了,又河底朝天。人們深受其害,咒之為“斷頭河”。戰國時楚令尹黃歇來到這“斷頭河”河畔,不辭辛勞地弄清其來龍去脈,帶領百姓疏浚治理,使之向北直接入長江口,一瀉而入東海。從此大江兩岸,不怕旱澇,安居樂業。人們感激黃歇的恩德,便將這條大江稱作黃歇江,簡稱黃浦。後來黃歇被封為春申君,便又名春申江。

春申君黃歇為戰國時期著名的四君子之一,食客三千,門庭若市。

據清同治年間地方誌記載,明永樂中戶部尚書夏原吉疏浚大黃浦,匯合吳淞江,通范家浜至吳淞口入海;海瑞主持在古東江(時通稱橫潦涇)金匯港口東側修壩建閘港,使上游來水大多北折改走黃浦,沖刷了吳淞江下游河床,使吳淞江淤積問題得到徹底解決,而“三江”之一的吳淞江也成為黃浦的支流;橫潦涇水北流後始成今日的黃浦江,同時僅有少量來水過閘港走舊水道直接入海,使古東江下游河道不斷淤積,以後這段河道也通稱閘港。

黃浦江位於上海市中部,貫穿上海市,下游將上海市區分為浦西與浦東兩大部分,是上海市僅次於長江的最大的河流。發源於西部澱山湖口澱峰,其上游分段為攔路港、泖河、斜塘、橫潦涇、豎潦涇,至松江米市渡以下始稱黃浦江。南宋出現記載,曾名黃浦塘、黃浦港、黃浦、大黃浦,清代始稱黃浦江,別名黃龍浦、春申浦等。黃歇浦、春申浦等名稱,皆因後人附會黃浦江是戰國時春申君黃歇開鑿的而得名。

黃浦江流經青浦、松江、奉賢、閔行、徐匯、盧灣、黃浦、虹口、楊浦、浦東等,至吳淞口注入長江。長113。4公里。黃浦江水系承太湖總洩水量的78%,為太湖水系最重要的注入長江水道。流域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位處長江三角洲前緣,水勢平緩,深受潮汐影響,進潮最大流速可達每秒2米,退潮最大流速為每秒1。8米。黃浦江是上海市居民主要生活用水及工業用水的水源,且具航運、排洪、灌溉、漁業、旅遊、調節氣候等綜合功能。上游江水可供生活用水,龍華以下以航運功能為主,江面寬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