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章貼得晚了一天,是因為寫的時候心緒很亂。想法很亂,寫寫刪刪,總覺難以理清。
這一章與其說是情節的過渡,不如說是想要表達一些長久以來的思考,發一些長久以來,壓在心中的概嘆吧。
又或是,在看了無數武俠作品之後,再對看歷史記錄,以及古代的俠義小說,傳奇掌故之後,漸漸在心中生起的一種遺憾和悲涼吧。
一直覺得,真正的俠者,或者只存在於紛繁的戰國之中吧。
很敬佩墨者,兼愛,非攻,扶弱,拒強,清貧自守,助人而無所求,明知不合時宜,明知選了這條路會有多麼艱苦,多麼絕望,卻是義所當為者,雖死必為。
自漢以後的記載中,幾乎已經很難看到,真正的浪漫豪邁傳奇的英雄故事,真正很難看到俠的身影了。
那些記述強大武人的故事中,武人的身份,大多隻是權貴者的屬下,或講述他們因為武功高明而成為權貴者屬下,從此一步登天的故事。
又或是施公案等公案小說裡,忠心而謙卑的護衛。
便是很多後世演繹,美化的所謂義士,造反,起義等等故事裡,那些主角們在當時,也絕不是為了廣大百姓為了天下萬民,這樣美好的理由,而舉起替天行道的旗子,其實大部份為的,不過是,要想官,殺人放火受招安,又或是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
而在大多數故事中,武者,江湖人,甚至一些起義造反的英雄,在面對當時的律法,官府,以及整個社會的種種規則時,大部份的時候,採取的,也都是馴服,順從,或僅在小範圍內掙扎對抗的態度罷了。
於是,在看過很多古代記錄,小說之後,再翻看自梁羽生金庸以來的武俠作品,看到那些傳奇的英雄們,來去無蹤,笑傲王候,看他們一人對萬軍,看他們取貪官之首如兒戲,看他們出入皇宮,削皇帝的頭髮,於是,微笑,暢快,開心,然而,還要加上一點點,小小的,悵然了。
所以,還是忍不住用文字,把這種情懷渲瀉了出來,也期盼著讀者能夠原諒我的任性和情不自禁。
第四部 風中勁節
第九章 … 盧東籬
背了一夜土袋卻沒有死的事,監牢裡頭,上上下下,不漏,一心只想拖過這兩天,等到新官上任再說。
正巧劉銘也不想在自己的離任之前讓外人知道風勁節死了,所以也下令瞞喪不報,再加上眼看著接任的官就要到了,他整天就忙著打點行裝,收拾財物,處理公文帳目,確保能把一些違法不端的把柄全給清除了。
因此風勁節的事,他也只聽管家回報,便放下了心,沒有在意。只讓人賞了一干獄卒又一再派人叮嚀不可洩露訊息,就當放下心中巨石,從此不再過問此事了。
兩天之後,新任的縣官到了。
前後兩任的大老爺彼此見過禮,交接過公務,劉銘便急急離開濟縣,赴任去了。
劉銘知道自己為官頗為苛虐,因風勁節之事又得罪了滿城的縉紳,必不會有百姓婉惜苦留的,便私下出錢,僱了一幫流民,裝作民間長者,一路送行,抱靴臥轍,百般不捨,又送上萬民傘若干把,他視若珍寶一般,抱在懷中,打算帶著赴任。
這樣一來,走得即漂亮好看,將來把此事傳揚,又是一個升官發財的資本。
滿縣上下,都被劉大老爺這一番做作給弄得目瞪口呆,不得不佩服世間真有人臉皮厚至如此境地。
便是新任的縣太爺在送行之時。發覺這些所謂地民間德高望重的長者,人人破綻百出,恍然大悟之下,也不覺微笑搖頭。
而衙門裡上下的差役此時則已經開始忙著互相打聽,新任的太爺為人如何,性情怎樣,喜好什麼,厭惡何物。
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