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雖然他為忘恩負義的世界做過的其餘的事情都被忘卻了。後來,整個丘陵帶也就以此山命名了。

那個傳教士在晨光中看到的並不是水晶,而是許許多多頭天夜裡從山上瀉下來的雨水匯成的水流。雨水也從別的山上瀉下來,可是這種景象被稠密的叢林遮住了,叢林覆蓋在那些山上,從遠處看就像一條有許多裂縫的綠色毯子,如果從那兒穿過,就可以看到那是一片又陰又潮的叢林。而那座有許多水流瀉下而生輝的山所以會有這番景象,是因為山坡上的植被實際上比較稀疏。那個傳教士不曾想到這一點,許多別的白人也沒有見過,因此對此都很奇怪,不知是什麼緣故。

在這片又陰又潮的環繞著水晶山的叢林裡生活了三個月之後,馬爾羅尼懂得這是什麼緣故了。

他開始繞著整座山走,發現在向海的山坡和別的丘陵之間有一條山隘。水晶山也由此離開這條丘陵的主體東向,卓立不群。因為它比向海的最高的山峰低,所以從海這邊望去是看不見的。除了每一英里山坡流下的水流比南北走向的山多以外,這座山就沒有什麼特別顯眼的地方了。

馬爾羅尼把那些山都計算了一下,既算了水晶山,也算了周圍的丘陵。疑團釋然。原來雨後水也從別的山上流下來,只是許多水都被土壤吸收了。在丘陵的主體地帶,山上都有一層20英尺厚的浮土,惟獨水晶山差不多沒有。他讓招募來的當地文社族土著工人用他隨身帶著的鑽頭在山上鑽了一個又一個孔,確定了二十多處浮土的不同深度。他由此就能解答其中的原因了。

幾百萬年以來,這兒的土壤是由風化的岩石和風帶來的塵土形成的。儘管每次下雨把一些土衝下山坡人了溪流,又從溪流匯人河裡,由此流人淺水灘,淤塞了河口,但還是有一些殘留下來。它們貯存在小裂縫裡,或者順流而下,那些水流在柔軟的岩石上注成了許多孔,這些孔又成了排水溝,一部分雨水從山上流下來,順溝而下,並且把水溝越衝越深,有些已經陷進山石裡去,這兩種情況都起了把浮土存留下來的作用。因而土層也越來越厚,每一百年、一千年就積厚一點。鳥類和風帶來了種籽,種籽在土層的低窪處落下,從那兒生髮出來,植物的根又能保住山坡上的土壤。當馬爾羅尼看到那些山時,山上已有肥沃計程車壤,足以養活覆蓋在山坡和所有那些山頂上的大樹和糾結纏繞的葡萄藤。只有一座山與眾不同。

在那座山上,流水無法沖刷出形成溪流的水溝,也無法陷進岩石的表面,尤其在向東對著腹地那一面最陡的坡上更是如此。在那兒,土存留在小洞裡,從這些小洞里長出矮樹叢、草和蕨類植物。這些植物從一個小洞到另一個小洞蔓延開去,藤蔓相連,在一片光禿禿的岩石上形成一層薄薄的帳幔,而在雨季就完全被水沖刷一光。於是,一片片水在綠色之中發出微光來,這就是那個傳教士臨死前見到的景象。那座山與眾不同的原因很簡單,它孤立在群丘之外,岩石也和丘陵的主體不同,古老的岩石和丘陵主體較為近期的柔軟的岩石相比堅硬得多。

馬爾羅尼在山上巡視完畢,對此已經確信無疑。他花去了兩個星期的時光,才確定了至少有70條水流從水晶山上流下去,那些水流大部分又匯成三條主流,向東流去,從山麓小丘注人更深的河谷。他還注意到了別的情況:這座山水流兩邊的土壤顏色和別的山不同,植物也不同,有些植物儘管在別的山的水流兩邊長得很茂密,可是在這座山上卻不長。一般說來,水晶山水流兩邊的植物長得比別的山上的要瘦弱,而由於水流兩邊的土壤很多,所以也就不能用缺乏土壤來解釋了。

因此,這座山的土壤必有特點,有某種遏止那些水流兩邊植物生長的東西。

馬爾羅尼著手畫了引起他興趣的70條水流,一邊走一邊畫。他還從水流兩邊取了砂礫和石子的樣品,起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