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雖不及去年的水戲那般聲勢浩大,但宮中亦精心為賓客們準備了精彩的節目,水上歌舞,小規模的競渡等等活動還是有的,甚至為了博得段三公主的歡心,還特意請了去年在金明池表演水傀儡的戲班子。
三人坐在凝輝殿中,面前視野開闊,等那些精巧的木傀儡們上了場,段菁菁立刻高興的對母后介紹,&ldo;母后您看,這就是我跟你提過的水傀儡,這比一般的傀儡戲更有意思呢。&rdo;
水傀儡確實有趣,倘若此前沒見過,必定會被吸引,只見段後也是眼睛一亮,看過一會兒後點頭嘆道,&ldo;確實有趣,大梁昌盛富足,百姓們安居樂業,是以這消遣也高人一等。&rdo;
聞言靜瑤還沒說什麼,段菁菁立刻接話道,&ldo;京城有名的可不止這些,傀儡戲只是百戲之一,其他精彩的不計其數呢。&rdo;
王后笑著嗔女兒,&ldo;你啊,就知道玩,眼看都第二次來了,正經本事可學到了?&rdo;
段菁菁噘嘴道,&ldo;母后可別小瞧我,我上回才來,就同貴妃娘娘學了打絡子,還學會了制香膏呢,大梁的好東西太多,我簡直想全部學下來,好教給咱們大理百姓。&rdo;
王后點頭,對女兒的說法表示贊同,又嘆道,&ldo;大梁人文昌盛,這才是最值得我們羨慕的,上千年的沉澱,多少文人墨客的精髓都在此。&rdo;
難得王后雖為女子,卻目光遠道,尤其身為一國之後,可以誠懇的來誇讚別他國的長處,靜瑤由衷贊道,&ldo;王后的見識令人敬佩。&rdo;
王后笑了笑,&ldo;娘娘客氣。&rdo;
見到段後這般從容姿態,靜瑤不由得在心間暗嘆,同為差不多年紀的長輩,為何太后想的都是那點家長裡短的計較呢?
或許還是平時經歷不同吧,段後年輕時與大理國君結為夫妻,沒有如大梁後宮的這些爭鬥,她的心思自然都放在如何輔佐夫君料理國家上。
而太后呢,先帝後宮曾佳麗雲集,太后並非先帝原配皇后,在深宮的暗流中摸爬滾打了半輩子,才有今日之安穩。
這樣截然不同的幾十年過後,眼界與胸懷當然會有所不同。
靜瑤想通這些,再一次羨慕起大理國來。
兩人說完這些,只聽段菁菁在旁道,&ldo;咦,母后,那我們也可以請幾位大梁的才子去大理做客,將漢人們的文化精髓傳播到大理啊!&rdo;
聽了這話,靜瑤心間微微一動,才子……
段菁菁這莫不是在說李尚林?
這意圖……也太明顯了,靜瑤不由得暗自好笑。
連她都聽出來了,就不必說段菁菁的娘親了,段後睨了女兒一眼,卻是端起茶盞飲茶,沒說什麼。
不過王后心裡有一瞬間也在想,既然這李尚林是人才,若能跟隨她們回大理就好了……
不過他是李家唯一的兒子,想來這李母也不會同意的。
不過聞言,靜瑤倒是在旁起了個想法,她試著道,&ldo;其實我大梁歷史上許多有名的文人,都有四處遊歷的經歷,他們飽覽九州山河,開拓見識,留下佳作無數,我大梁的文化若能被友邦接受,相信這些先輩們也會深感欣慰。如果大理國有意,我可奏請陛下,在貴國設立專門的書院,鼓勵我國有志才子鴻儒前去,傳播我大梁文化,以此促進兩國民眾交流。王后覺得如何?&rdo;
這個主意倒是不錯,就見段家母女都是眼睛一亮,段後點頭道,&ldo;這倒是個好辦法,只是大理山高水遠,不知可有人願意去?&rdo;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