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計算認真佈置,重點、次要重點,一般性防禦安排都有章有法。
黎喜漢何嘗不知張獻忠預備逃竄的地點,他早就在獻賊必經之路佈置了重兵張網以待,每一個據點都有最少一個百總總騎兵在整裝待發。
黎喜漢不僅僅在張獻忠逃竄的必經之路佈置伏擊,還在谷城地區佈置了軍情處暗樁十幾處。
特工們和已經被“戰神”感召的老百姓都擦亮眼睛密切注意外來人員,即便有流寇運氣爆棚逃到此處,等待的命運也是束手就擒。
如何爭奪民心,張獻忠此等宵小怎麼可能和黃勝相比,況且黃勝手裡還有朝廷大義,“戰神”人馬視百姓為親人扶危濟困,老百姓又親眼所見,將心比心老百姓當然願意為了“戰神”盡綿薄之力。
黎喜漢發動老百姓參加聯防、辨別流寇當然事半功倍,總而言之群眾的眼睛雪亮的。
當然,為了避免流寇再次破壞,把他們圍殲在已經被打爛的鳳陽府至關重要。
沿途觀察哨發現流寇騎馬逃竄,明軍騎兵立刻出動圍追堵截,因為“戰神”子弟兵都知道,有馬的流寇即便不是大頭領也是積年老匪,當然不會任由他們逃之夭夭。
被“戰神”一個百總以逸待勞的騎兵咬上,即便流寇有千軍萬馬也無法擺脫,接到旗語傳遞訊息的兄弟部隊馬上就會形成合圍。
兩天一夜過去了,窮途末路的張獻忠麾下還有二三百人困馬乏的敗兵,他們的戰馬實在體力難支,不得不進入丘陵起伏的山區,夜裡躲在一個叫做狼窩山的山坳裡休息。
更深露重,夜涼如水,張獻忠和麾下渾身溼漉漉的還不敢生火取暖,一部分親兵心中怨氣翻湧……。
追蹤而至的劉國正早就發現了張獻忠在鳳陽府地界瞎轉,他知道流寇已經面臨絕境根本不著急。
劉國正遇到有兄弟部隊佈置的阻擊點還帶著麾下去吃一口熱的,休息一下再上路,把累很了的戰馬換下來交給兄弟部隊照料。
劉國正帶領親兵隊跟蹤追擊,方圓二百里都有部隊在堵截。
搜山的山地兵和車載步兵也越來越多,有許多投誠的劉國能部都主動加入,他們參加山頭的拉網排查尤其賣力。
這些人裡有許多認識所謂的三十六地煞,流寇大頭目要矇混過關根本不可能。
因為堡壘大多數是從內部被攻破,流寇內部本來就相當混亂,現在早就眾叛親離,賊頭們會成為投誠嘍的投名狀。
因此小嘍人人爭取立功的機會,期盼從今往後成為一個光榮的“戰神”麾下輔兵,沒有輔兵待遇,成為鄉勇他們也樂見其成。
萬一運氣好撈到大魚被特批成為“戰神”正兵,就賺大發了,大家都知道“南明”戰士們的待遇,出任務時一個普通士兵的餉銀加福利都快趕上大明縣太爺的俸祿了。
追了兩天,劉國正一行又遇到了主動尋來投降的三個張獻忠親兵,他們告知劉爵爺,八大王的戰馬都跑不動了,如今在前面不遠的山坳裡躲藏,他們願意帶領明軍大老爺前去抓捕那廝。
劉國正不慌不忙帶領麾下前往抓捕,他把四個百總分為四隊形成合圍,區區兩三百人困馬乏的流寇,不可能是親兵隊騎士一個百總的對手,劉國正信心滿滿。
劉國能最是積極,二十幾個張獻忠的投誠親兵也急於表現自己痛改前非的決心,他們率先衝入張獻忠露營地。
劉國能一馬當先大呼小叫:“兄弟們,張獻忠已經窮途末路,大家綁了那廝投降‘戰神’啊!”
這小子有點良心,不想張獻忠的親兵繼續負隅頑抗,呼喊著讓他們投誠,免得造成太多死傷。
第七百零二章:上樑不正下樑歪
又是一天一夜過去,張獻忠的人馬又有不少開了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