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聽了裴書仁的話,反為裴謙謙和裴謙益說話:“你可別冤枉他們倆。他們可沒你這麼多彎彎腸子。”
兩人一邊感慨,一邊睡下了。
第二日,沈氏便叫了裴謙謙和裴謙益過來,親自帶他們去庫房看當年從寧遠侯府拉回來的裴舒凡的嫁妝。
這個嫁妝產業的伏筆,在第一卷第81章《知遇》裡面重點提過。可能是時間太久了,有的書友不記得了。不過寧之海書友很厲害,居然記得這個小細節。還有沈氏拿自己的陪嫁銀子給裴舒凡一萬銀子壓箱錢的事,也在第一卷裴舒芬初嫁的時候提到過。這樣的沈氏,居然還有人懷疑她會斤斤計較。on一no
129
裴舒凡出嫁的時候,裴家人用積了幾輩子的黃花梨木打了套傢俬,給她做陪嫁,打得就是這套傢俬要用幾代人的主意。
裴家地位不凡,裴家的姑娘嫁得人家,也不會是窮家小戶。所以像一般普通人家,可著新房的尺寸打傢俬的規矩,便套用不上。
大齊朝的高門大戶都一樣,給女兒打傢俬的時候,從來不用考慮新房的大小,只要按照一般高門裡面的傢俬大小,用自己能尋到的最好的工匠和最好的木料,花費時日,大大小小各樣都做一套就行了。
光那一張千工拔步床,就要耗費數個能工巧匠好幾年的功夫,才做得出來。而整張拔步床,就跟個小型房屋一樣,屋子小了,根本放不進去。這樣的床擺在內室,若是跟內室一般大小得嚴絲合縫,又顯得小家子氣十足。
所以大戶人家給女兒辦嫁妝,有時候可以從女兒出生的時候就開始辦,一直辦到女兒十五六歲,或者十七八歲,快出閣的時候,才算辦好了。
裴謙謙和裴謙益兩個孩子雖然出身高門,卻因為父族和母族的水火不容,受了池魚之殃,一直在裴家和寧遠侯府之間顛沛流離。後來雖然蒙聖上開恩,終於從寧遠侯府那個汙水潭裡解脫出來,卻不能和一般高門大戶的公子、姑娘一樣,過得無憂無慮。
俗語說,沒孃的孩子早當家,又有說,無孃的孩子天照應,卻都是萬般無奈之下,給那些可憐孩子的一些安慰念想罷了。
裴謙謙和裴謙益這對兄妹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自然知道自己的身份與眾不同,並不敢動輒擺少爺小姐的款,更不敢與人爭什麼,都是小心翼翼地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對方著想,互相扶持,一起成長。
而裴舒凡當年的嫁妝,在裴舒芬嫁到寧遠侯府之後,就陸續被裴家人收回去了。
裴舒凡當年的嫁妝,除了那一套黃花梨木的傢俬以外,還有滿滿十抬的珠寶首飾和字畫古玩,以及三十抬綾羅綢緞,六十抬四季衣裳和被褥,還有二十抬數個店鋪、田莊。當然店鋪盒田莊的契紙不會擺到外面給人看,都是用泥做了各樣店鋪和田莊的模型,裝在抬盒裡,表示這些是女家陪嫁的年年都會有出息的東西。
壓箱銀子另算。
沈氏私下給了一萬兩,夏老夫人給了五萬兩,還有裴老太爺裴立省給了四萬兩,整整十萬兩銀子的壓箱錢。若不是有銀票這個東西,裴舒凡的嫁妝箱子再裝一百個也裝不下。
這十萬兩裡面,只有裴老太爺的四萬兩是裴家拿出來的,夏老夫人的是自己的私房,沈氏是自己的陪嫁。
裴家因為愧對裴舒凡,也只能在嫁妝上多多彌補一下。
裴舒凡死了,她的這些嫁妝,除了綾羅綢緞,早就不能用,也收不回來了。別的都被沈氏從寧遠侯要回來了,如今除了那十萬兩銀票以外,都放在裴家庫房裡。
裴謙謙和裴謙益來到庫裡,看見了庫裡的傢俬都呈紫紅色,表面油潤,還有一陣陣香氣,若有若無。
沈氏看著這些傢俬,有些傷感地道:“這八仙桌、條桌、供桌和炕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