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很容易導致生理機能失常,表現為精神委靡、食慾不振、面色晦暗、眼瞼浮腫、面板乾澀、髮質枯燥、易發口瘡等等。民間流行的冬令進補是符合陰陽之道的。冬至以後,天道從至陰向陽轉換,陽氣開始孕育生髮,進食助陽的溫補之品,符合大自然的生物節律,也是為春天的蓬勃生機積蓄能量。自然界很多生物現象都是為了順應天地陰陽以保持物種的繁衍。如候鳥的遷徙,就是最明顯的趨利避害。蛇冬眠也是同樣的道理。秋天植物凋零,蛇不容易偽裝自己,能捕獲到的食物逐漸減少,自己反倒容易成為鷹的獵物,冬眠就成為蛇類明智的選擇。當然,蛇冬眠主要是由它的生理特點決定的。蛇是冷血動物,體溫隨環境溫度變化,深秋氣候使它們感覺到冬天臨近的資訊,它們就會成群鑽入洞穴,選擇冬眠的方式利用地暖來保護自己。也有人根據陰陽學說分析,蛇屬於陰性體質,在氣候為陰的秋冬季節,蛇以冬眠方式減少體能消耗,避免身體陰陽失衡。這一解說,卻也符合時令養生的原則——保持身體的陰陽平衡。

農曆與陰陽(3)

陰陽平衡——養生之本

陰陽平衡,是萬事萬物能和諧有序的根本原因。自然界如此,人體也一樣。如果氣候反常,就會擾亂四季陰陽消長的固有規律,造成天氣和植物生長的異常,很多民諺都非常生動地體現了這一道理。如“雷打驚蟄前,四十九日不見天”,春雷發生得太早,表示高空溼度和溫度出現異常,預示後面有較長時間陰雨。“伏天不熱,五穀不結”,三伏天光照不足,氣溫偏低,會使稻穀灌漿不飽滿,沒有收成。與天地自然一樣,人體內部也有陰陽之道。人體失去陰陽平衡,就會出現各種病態和不適。比如心陽過亢,容易興奮失眠,即使睡覺也很不踏實,睡醒還像沒有休息似的覺得疲勞。肝陽上亢,會急躁易怒,併發生頭、目漲痛。這些紊亂持續時間長的話,容易誘發其他病症,如高血壓。明白了健康需要陰陽平衡的道理,新的麻煩來了。一般人沒專門研究過人體陰陽,怎麼知道自己身體的陰陽,如何保持陰陽平衡呢?對了,這正是農曆養生的道理所在!古代陰陽學說是一種哲理,不像現代自然科學,一是一,二是二,張三絕非李四,蘿蔔不會認作白菜。陰陽則是相對的、對立統一彼此依存的。相對於兩性來說,男性為陽,女性為陰。就自己個體而言,體表為陽,體內為陰。就身體同一部位而言,功能屬陽(動態),實體屬陰(靜態)。僅此可見,陰陽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會隨著參照系不同而改變,或者說其所處環境的相對性決定事物的陰陽屬性。其次,陰陽是相互包容彼此依存的,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中醫學理論就有“孤陽不生,獨陰不長”、“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這與曆法中的陰陽觀念是一致的。比如清代王之瀚《冬九九》詩“一九冬至一陽生”,唐代白居易《思歸》詩“夏至一陰生”,宋代張耒《夏至》詩“微陰生九原”等等,都表達了陰陽轉化的自然規律。因此,藉助農曆節令,根據節氣、物候的變化,採取相應的保健措施,實質上就是遵從陰陽之道,無須一定要像專業學者一樣去深究陰陽,分出個究竟來。

一般來說,怕熱貪涼,性情急躁,面紅舌紅,好走動,喜交往,屬於熱性體質,歸於陽類,飲食起居應該避免熱燥,以免“火上澆油”。寒性體質的人,喜溫畏冷,安靜沉穩,面色偏黃,舌色偏白,喜歡獨處,體質屬陰,這類體質的人,適合溫補扶陽,起居要注意避風寒。中年人容易發生面板色斑,祛斑的各種經驗方很多,但並不是人人見效,關鍵在於有沒有把握好陰陽平衡。比如有人說大青葉清熱解毒涼血,可以有消斑作用,但寒涼體質偏於陽虛的人則不宜,過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