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唯有如此,方可儘快的融合煉化體內的劍意,這樣才能動用真氣,才有機會晉升戰體二階。
修劍者劍不離身,文一鳴端詳著手中紫焱,準備到領獎的時候選取一些適用的材料,請吳忠為他煉製一個非是劍鞘的劍套,而後儘量不將紫焱送進儲物空間。
文一鳴自幼習練傳統武術,十八般兵器均有涉獵,但一直專精於槍,對劍術僅僅是瞭解過幾套知名的劍術。
太極劍法乃是其中一種,但文一鳴清楚目前還不是很適合他,飯得一口一口吃,習慣了重兵狂攻的戰鬥風格,一時間轉折過大會適得其反。
“大唐劍聖裴旻!”文一鳴忽然微笑著輕聲念道,微微閉目冥思起來。
文一鳴閉目靜立良久,腦海中不斷浮出一幕幕前生觀文閱典所得的知識。
睜眼之時,文一鳴褪去了整套衣裝,換上了一套普通的灰色衣衫。
而後文一鳴彷彿一個初學者一般跨步擊劍,其後腳下采用著極其常見的基本步法,以劈、刺、點、撩、崩、截、抹、穿、挑、提、絞、掃等等基本劍招反覆的出劍。
四千斤的紫焱僅憑肉體力量支援,文一鳴持續不斷的練習著,他沒有炸起寒毛,任憑汗水溼透衣衫。
看似輕巧的紫焱在文一鳴手中顯得有些彆扭,若是有劍術大家在此,定會以為文一鳴練習的是刀術。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文一鳴很清楚自己於劍道完全就是一竅不通,必須要從零開始。
不過,萬法相通,無論是琴棋書畫,刀槍劍戟,還是世間萬道,對文一鳴來說都是大同小異。到他這個地步和境界,已經達到了觸類旁通,至少在目前的認識當中是如此。
他此刻修習的劍術近乎和李小龍的截拳道有異曲同工之妙,只需要掌握堅實的基本劍招,便能自由組合,拋開一切套路和繁複的招式,而交手的心法萬變不離其宗,文一鳴對自己的戰鬥經驗很自信。
突破形勢束縛,力求自由無羈!這是功夫之王李小龍的名言。
同樣,這也是大唐劍聖裴昱的劍術核心,也是青蓮居士李太白的飄逸瀟灑的劍術基石。
文一鳴目前選擇最接近他戰鬥風格的劍術,便是裴昱的劍術,而後轉移到靈動的李白劍術上,這也是為何他此時劍招生硬的原因。
裴昱可以說是歷史上唯一的一名劍聖,而李白便是他的弟子。
大唐有三絕五聖,其中唐朝文宗封李白的詩歌,裴昱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而五聖便是草聖張旭、畫聖吳道子、茶聖陸羽、詩聖杜甫、劍聖裴昱。
三絕五聖裴昱均以劍術搶有一席之地,可見其在劍術上的造詣。
文一鳴自己便是實戰軍人,他很清楚裴昱憑藉軍功,擔任十六衛中左金吾衛的一把手,可以說在劍術上既能表演,也精通實戰。
文一鳴在練習基礎劍術時形如刀法,也正是因為唐代時期的劍近如刀型,而日本的武士刀便是由大唐戰劍所衍生。
裴旻此人在正史中的事蹟雖少,卻聲名遠播。唐代喬潭曾經寫下,用以歌頌其戰功和武藝。顏真卿和王維都曾寫下的詩篇。
詩曰:
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戰勳。
見說雲中擒黠虜,始知天上有將軍。
文一鳴選擇裴昱的劍術是有原因的,在天賜大陸若是隨便練習一趟劍術套路便想安全抵達北疆,那無異於說他能用青少年廣播體操打遍南部。
而在他所知的歷史劍客中,也唯有裴昱的劍術讓他推崇備至。
裴旻的劍術如何?據說,當時裴旻的母親病逝,請吳道子到神都洛陽的天宮寺中畫壁畫,為母親祈福。吳道子多日不畫,沒有思緒,便要求裴旻舞劍以助畫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