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與下街相隔一條溪,這條溪40來米寬,溪床比較高,裡頭常常斷水,溪上面架著一條2米寬的石條橋,它叫中安橋。每到夏天,天一黑下來,街上的人都愛跑到這裡來,或坐在橋上或圍坐在溪床上聊天納涼。這就給陳成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講故事的平臺。
當然,每天晚上,陳成廂總是姍姍來遲的。因此,他那又高又細的身軀在中安橋上一出現,在溪床上久等多時的聽眾總是一片歡呼。有趣的是,陳成廂講起故事,慢條斯理,講得一點也不著急,他常常躺在竹椅上,不停地抖著一條腿,顯得悠然自得。有時你聽著聽著,情急中忽然發問,故事中某個人物結局如何啦,或者故事中某件事後來怎麼樣啦,他總會說:“別急嘛,我下面會講到的嘛。”
陳成廂頗有個性,他講故事全憑興致,興致高時,他常常滔滔不絕,一直講到深夜,興致低時,他卻沒講上多久就匆匆收場,而他一旦說出“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句話,無論大家怎麼要求,他總是說走就走,從不再坐下來多講一回的。正因為如此,大家聽故事時神情特別專注,不敢亂走動,亂插話,有時尿急也拼命頂著,只怕敗了他的興致,而誰因為冒失而讓他感到不舒服或不高興,那麼,大家就會群起而攻之:“討厭!”“你搗什麼鬼!”“走開!”“快走開!”……
周修清是分析“三國”人物的高手
跟陳成廂、周達庚不一樣,周修清是牆內開花牆外香,他講故事,在本地名氣並不大,可在外地,許多人卻記得他的名字。他沒有固定的聽眾,聽他講故事的人,多半是他店裡的顧客和前來聊天的閒人。
周修清住在我家對門,他以家為店,與他人合夥做南貨生意,店面兩間,一間擺放貨櫃,有菸酒糖果等等,一間空置,擱著幾條長凳子,供顧客歇息聊天。他的夥計叫招金,雁芙(湖)西塍人,獨眼,拉得一手好京胡。由於店裡生意不錯,顧客較多,而前來店裡聊天的閒人也不少,這就給周修清講故事提供了機會。
周修清50多歲,中等個子,戴老花眼鏡,臉長得比較黑。平時店裡生意要是不忙,他的計夥招金往往會拉上幾段京胡,有時還自拉自唱,因而店裡吸引了許多人。每逢這個時候,周修清往往會開講故事。他講故事,講得最多的是《三國演義》裡的人與事。他記憶力不好,講故事時手裡總是拿著書,有時,講到精彩之處,他照著書將有關片斷一字不漏地念出來,然後再加以分析、發揮。他不光講故事,還分析人物,點評人物忠奸好惡,有時還結合實際,抨擊時弊,讓人聽了感覺特別深刻。他講故事,跟陳成廂不一樣,沒有原原本本地照著書的結構順序,一個回合接著一個回合往下講,從來不說“且聽下回分解”這樣的話,而是以人物為中心,按照自己的思路,若講張三就集中講張三,若講李四就集中講李四,打破原著的敘述結構,隨意地從書中選擇典型事例,加以綜合講解和剖析。他還喜歡與大家一起分析討論,而在分析人物性格時,他跟周達庚一樣,善於抓住細節,細細琢磨、體味,因而書中的人物,經過他的講解、分析、點評,個個變得有楞有角、活靈活現。如講曹操兇奸多疑,他就列舉了“殺呂伯奢”、“殺苗澤”、“殺楊修”、“自燒孟德新書”、“割發代首”、“向王垢借頭”、“裝病試吉平”等大量細節;又如講諸葛亮神機妙算、智謀過人,他不光舉了“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等大量事例,還抓住“城頭彈琴”這個細節,細細地分析了“空城計”何以出奇制勝的根本原因——他說:“諸葛亮深知司馬懿精通音律,聽得懂琴聲的內容,所以,他琴彈得特別穩,特別清,聽起來一點也沒有雜音,好像他手頭擁有千軍萬馬,胸有成竹,必勝無疑。其實,這是諸葛亮在跟司馬懿比音樂,而不是在比軍事。結果,司馬懿比輸了,他聽了琴聲,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