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3章 京師閱兵

也就讓曹振彥放手去幹,這就是為什麼十七世紀滿洲八旗能稱為地表最強的軍事集團。因為他們一方面是善於學習,另一方面就是統治者沒有過多幹涉下面的事務。

皇太極和多爾袞都是這類人,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多爾袞就是讓吳拜和曹振彥把事情辦了,需要什麼支援就找他要,就一個目標,把事情辦好。而不是像崇禎那樣,動不動就要干涉下面的決定,因為多爾袞也是帶兵打仗之人,深知皇帝在深宮大院內,對於前線局勢的掌握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放權是最基本的操作。

就像後世的運輸大隊長那樣,恨不得前線打仗,他在後面寫信讓前面的機槍陣地平移五米,這種微操大師躲在後面指揮前線,焉能有不敗之理。

聽到多爾袞問話,曹振彥立刻解釋道:“奴才回殿下的話,既然是從頭開始建立一支新式軍隊,那奴才以為,就要摒棄一切舊式思想,不僅是武器裝備,在人員編制上也需要進行革新,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軍隊的編制進行了調整,這樣更能適應戰爭的需要。”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多爾袞饒有興趣道:“哦?說說看。”

曹振彥道:“以往,我們是三百人為一個牛錄,一千五百人為一個甲喇,但是在實際作戰之中,再結合奴才去前線考察的情況,奴才以為,在正面有一定規模的對戰中,敵軍往往是以一千人為一個營進行行動,所以我們牛錄這個單位基本上沒什麼太大用處,作戰之時還是以一千五百人應對為好,畢竟我們的火器比他們還有些差距。”

多爾袞點了點頭,這個他知道,當初曹振彥就說對方的火器非常犀利,看起來不像是人力能造出來的,但目前京師軍械局還沒達到這個水平,湯若望他們還在研究,關鍵是,你調集人手來日夜打磨,不是不能造出一模一樣的火銃,湯若望他們也曾經拼了命非要仿製一杆出來,可是集合軍械局之力,花費大半個月才弄出來一杆,結果一開火,效果還是不盡如人意,跟興華軍的火銃效能差了不少。

他們哪裡知道,興華軍的火銃都是用蒸汽機打造初步,工匠再精修而成的,公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當然能做到效能出眾。清軍這邊完全手工仿製,肯定不能百分百仿製出來,而且大半個月才弄出來一杆不合格的產品,這要是大規模製造,產量小得可憐,根本不適應大規模裝備軍隊的需求。

所以,曹振彥當初才退而求其次,畢竟魯密銃的生產線已經非常成熟,早在嘉靖年間,朝廷就曾經組織過一年生產一萬杆的行動。到了現在,生產工藝更加成熟,只要把所有生產線都用來生產魯密銃,一年不說多,兩三萬杆只是等閒。這樣雖然效能差一些,但是可以用數量來壓到興華軍。

曹振彥見多爾袞理解,又道:“所以我們以一千五百人為基本單位,奴才稱之為標營,標營之上,以三千人為一個集團,形成協營,協營之上再設鎮營,一鎮五個協,共計一萬五千人。以漢軍鎮為例,有炮兵一協,火銃兵三協,輜重輔兵一協,共計五協人馬。”

吳拜補充道:“滿蒙這邊跟漢軍的區別就是在將炮兵協營換成了騎兵協營,騎兵不裝備弓箭,而是裝備兩杆手銃和一杆短管的魯密銃。”

多爾袞道:“這倒是很有新意的編制,如此以來,我軍一鎮兵馬足足一萬五千人,聽說興華軍一旅三千人,那麼我一鎮就抵得上對方五個旅了。”

多爾袞盤算了一下,按照曹振彥這麼說,漢軍一鎮,滿蒙一鎮,兩鎮兵力合計三萬,這在清軍當中已經是不小的規模了。

多爾袞又問道:“那火銃裝備怎麼樣了?”

曹振彥道:“目前漢軍因為先建立,所以已經全部裝備完畢。炮兵配備火力共計二百門,步兵全部裝備魯密銃,輔兵則裝備普通鳥銃。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