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出後的反響頗有些措手不及的意外,他從網路寫手轉向編劇後,越寫越覺得侷促,到了《武林外傳》,他決定不管怎樣冒險,也要選擇這個“小眾”題材。因為他給觀眾定下了一個底限,能符合條件的人有多少?這些人能不能坐下來看電視都是未知數。以劇中的人名為例,全部取自經典武俠作品:佟湘玉(金鑲玉)、白展堂(白玉堂和展昭)、祝無雙(陸無雙)、郭芙蓉(郭芙)……想要理解這些名字的用意,必須看過《新龍門客棧》、《七俠五義》、《神鵰俠侶》等等。但是寧財神沒想到,他設定的門檻並沒有使收視人群下降,反而引來同道中人的狂熱喜愛。在他的筆下,大俠也要吃飯穿衣,他們從超能力的神壇走下,變成嘮叨、摳門、可憐又可愛的平民小青年。
尚敬執導過幾部情景喜劇,以《炊事班的故事》影響最大,另一部宣傳健康知識的《健康快車》也曾在央視播出。他的班底除了編劇,全部來自軍旅,按道理選擇題材是受限制最大的。尚敬曾在央視春節晚會當過十年的小品作者,對尺度的把握非常熟練。他坦承地說:軍旅喜劇限制非常多,部隊的炊事班絕不可能像電視劇中那麼可愛,所有藝術都是高於生活的。相比之下,《武林外傳》雖然同為“主旋律喜劇”,運氣卻比“炊事班”要好,它得已成為央視八套2006年的開年大戲。
。 想看書來
用流行的瓶裝主旋律的酒(2)
很多人都無法理解央視怎麼會選擇這麼一部荒誕又惡搞、劍走偏鋒的戲,尚敬透露的秘訣是,央視並不難上,只要擺好主旋律與後現代娛樂的關係。《武林外傳》貼著鮮明的“寓教於樂”標籤,尚敬總結說:“這叫後現代喜劇形態+傳統教誨。主旋律並不拒絕多樣化和流行文化,只是這種教誨是用有趣的形式而已。”郝亞寧也說:“《武林外傳》的故事有誠實納稅、反暴力、反傳銷、提倡環保、尊重知識,央視在節日氣氛下正適合播這樣的戲,本來計劃是先拍三十集在‘五一’播出,後來考慮到春節檔更適合喜劇。”觀眾為什麼沒有對這種教誨產生反感呢?尚敬的法寶是把教訓口吻改成善意玩笑。
尚敬在春晚劇組呆的七年中,從1996年到2002年,主要給黃宏寫本子,他寫過《花盆兒》、《鞋釘》、《小站故事》等小品,也不止一次得過觀眾最喜愛作品一等獎。郝亞寧說:“尚導深知央視的尺度,性和政治絕對不能提,時弊是可以針砭的。”《武林外傳》中有一集“雞王爭霸賽”就嘲諷了大賽黑幕。寧財神舉例說,他曾經遇到個書商,經常對他炫耀:“咱上面有人。”他把這句詞用在了劇本里,一個老太太被縣衙抓起來,她和兵部尚書說:“我上面有人。”結果眾捕頭以為房頂有人,紛紛上房,壓塌房梁,壓死了老太太。寧財神認為這也是對體制的解構,只不過他諷刺的是那種狐假虎威的人,並不會有任何問題。
春晚的審查環節當然要比一般的情景喜劇嚴。尚敬表示,很難用語言形容。創作者和表演者在歷次審查中會處於緊張狀態,一緊張就變形了,當然不可樂;另一方面,他們自己就會加上緊箍咒,很多題材不敢觸及。正因為有了這種把握,製片方自己也斃掉了《武林外傳》中的一些內容,像關於靈魂附體內容,已經拍完一集,還是拿掉了。
尚敬也認可寫小品的精短喜劇訓練讓他受益非淺,在《武林外傳》中就有模擬傳統相聲的部分,大多數演員操著一口自己的家鄉話,也是相聲、小品中常用的“倒口”手段。
社會的進步、藝術的悲哀
現在的觀眾已經很難被晚會相聲和小品逗樂。寧財神非常崇拜趙本山,他說:“無論趙本山這幾年的小品怎麼重複,沒有創新,至少他能讓我結結實實地笑出來。”但是隻有這一個人,春晚的其他語言類節目根本無法讓他發笑。和寧財神一樣的年輕人並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