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5部分

再到現在的下諾夫哥羅德,他的戰術思維漸漸從強調一城一地之得失,轉而向伺機殲滅對方主力部隊的方向在轉變,對伏羅希洛夫而言,消滅高爾察克的主力部隊,不斷的削弱他的力量,比單純花費巨大的代價攻克喀山更有價值。

在伏羅希洛夫制定的喀山防禦戰役的計劃中,節節抵抗誘敵深入是第一階段的作戰重點,當然,據守第一線的部隊戲還得做足了,既不能讓高爾察克的白衛軍推進的太過順利,要想辦法把對方打疼,又不能不打就撤,讓對方肆無忌憚鋪天蓋地的湧上來一頓亂揍。

最後,還不能讓高爾察克起了疑心不敢讓主力深入,蘇俄紅軍防守喀山南岸的部隊,如果集中第三集團軍7個師的兵力,以環形陣地守那個伏爾加大河的橋頭堡的話,就像加米涅夫之前說的那樣,只要把陣地後置,避開對方要塞炮的轟擊範圍,那是有可能守住的,至少絕不會半天不到就被人一鍋端煮了餃子。

可是守住喀山南岸並不能大量消滅白衛軍主力,反而在劣勢炮火下反覆的被對方的重炮蹂躪,步兵的傷亡顯然不會小,這麼拼消耗的打法已經不是伏羅希洛夫的首選打法,他決心要用第三集團軍的節節抵抗的阻擊作為誘餌,把高爾察克的主力從喀山一路牽到下諾夫哥羅德來。

就是那個伏爾加南岸的重鎮切博克薩雷,其實也不過是他的棄子,第三集團軍撤到切博克薩雷之後當然還會繼續抵抗,但不會得到新的增援,至於怎麼打既能遲滯高爾察克的進攻,又不使自己部隊的傷亡太大,這是第三集團軍別爾津的任務,不是伏羅希洛夫的!

伏羅希洛夫內心深處的打算,是把下諾夫哥羅德構建成下一個察裡津,三次保衛察裡津戰役的勝利,使得伏羅希洛夫和切爾納溫對打贏大城市的防禦戰役有充分的自信和經驗,而南方面軍主力三個集團軍的骨幹部隊,當時就是在保衛察裡津的戰役中脫穎而出糅合成軍的!

伏羅希洛夫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第五個集團軍直接就在下諾夫哥羅德重建,從德國購買的步槍、高射炮源源不斷的從後方運抵下諾夫哥羅德,4萬被遣返的沙俄戰俘已經開始編入第五集團軍的序列。

而重建和集結地設在薩蘭斯克的第一集團軍,雖然圖哈切夫斯基依然音訊全無,但是從伏爾加河右岸聯軍戰俘營遣返的3萬蘇俄紅軍戰俘,幾天內也將抵達並編入蘇俄紅軍第一集團軍的序列。

在方面軍副司令員的計劃裡,用在下諾夫哥羅德依託城市和環城鐵路線以及鐵甲列車,以重建後的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加米涅夫的第五集團軍主力5個師,加強下諾夫哥羅德臨時組織起來的4個工人師,和莫斯科方向增援來的3個工人衛戍師,在下諾夫哥羅德城下和高爾察克的主力展開決戰!

到時候第三集團軍的餘部至少4個師也將撤回下諾夫哥羅德參與防禦戰,這樣伏爾加河方面軍在下諾夫哥羅德將集中第三、第五兩個集團軍約16萬人的兵力,而對面高爾察克的主力全部加起來也只有20萬人,何況在渡河戰役、西進過程中,第三集團軍的節節抵抗至少能消耗掉對方1到2萬人的兵力。

下諾夫哥羅德的兵工廠加班加點的生產著馬克沁重機槍和步槍、機槍子彈,而且76mm的山野炮的產能雖然只有一個月不到20門,但炮彈的生產是絕對能滿足需要的,而且平均下來三天就能有兩門新的大炮加入守軍的力量。

何況,對方進攻時馬克沁重機槍才是守城的主角,何況還有6個高射炮營的兵力協助。事實上,原本屬於莫斯科城防部隊的10個炮兵連的炮兵也陸續沿著鐵路來到了下諾夫哥羅德參與城防。

蘇俄中央和莫斯科對伏羅希洛夫制定的,誘敵深入,在下諾夫哥羅德和高爾察克主力展開決戰的作戰計劃經過小範圍的爭論後是一致透過了的,莫斯科也吸取了烏法戰役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