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和東南信風交錯的時節,常有颱風驟起,島上的居民和商隊都習以為常,因此何威的疏散令並沒有引起恐慌,都依令而行。居民們收拾細軟向島內的高地轉移,商船做完最後一筆買賣都拔錨向大宋或是扶桑駛去,一時間熱鬧的港口安靜下來,可這種沉寂讓人有一種說不出的緊張,彷彿被烏雲籠罩壓的人喘不過氣來,士兵們更是枕戈待旦時刻準備反擊登島的敵軍!
‘嗚嗚……’戰備命令發出三日後的子夜時分,隨著潮水漲起,一彎殘月下的海面上突然出現點點火光,這種奇異的景象立刻被瞭望塔上的哨兵發現,而火光隨著潮水不斷的向港口靠近,突然他們發現泊在港外的威遠號用燈語發來的警報‘有敵入侵’,哨兵立刻吹響了示警的號角……
第二百六十一章 前哨戰
金國這幾年深受宋朝水軍的氣,他們船小兵少被打的不敢出港,連帶著漁船都不敢到海外捕魚,更不要說商船了,因而兀朮掌握軍權後便開始發展水軍,希望能有朝一日能打敗宋朝水軍,於是便開始組建專業的水軍,將其從馬步軍中劃分了出來,任命女真族中擅長水戰的將領斜卯阿里為帥,大肆徵集精通操舟弄櫓的各族百姓為軍,擴建水軍。
為了免於被宋朝偵知,水軍一支是暗中發展,在內陸的江河中和近海練兵,深藏閨中無人知曉其詳情。經過幾年的籌備,金國水軍已經擁有七百餘艘各式戰船,水手和士兵達到五萬之眾,可以說即使與歷代水軍相比也是規模空前的一支艦隊,這是兀朮試圖打破金與宋之間軍事實力差距的一次嘗試,也是為了突破宋朝對金海上商路封鎖的必然選擇。
在決定攻打高麗後,兀朮命令水軍出動配合作戰,在陸路發起攻擊的同時,使用水軍順鴨淥江而下,從海路迂迴到高麗背後登陸,以策應陸路大軍。這是因為高麗在立國後也是時時面對先後出現的諸強國的入侵,在邊境布有重兵,修了堅城,如果不能迅速攻下來,高麗援兵到來或是宋軍出援都會導致功虧一簣。
遼國第一次征伐高麗後,高麗戰敗被迫向遼稱臣納貢並與宋斷交,遼則賜高麗“鴨綠江東數百里”。高麗率兵驅逐女真,修建了興化、鐵州、通州、龍州、龜州、郭州六城,高麗疆域已擴充套件到鴨綠江一帶。並在咸興以南、永興以北之間修築長城,抵都連浦。並築定州、宣德、元興三關。此後,遼國與高麗東北部就以這一線長城和三關為界。將高麗與遼國之邊界由大同江推至清川江;同時積極討伐居住於鴨綠江沿岸的女真人。蠶食女真故地。
為了防備遼國,高麗建立光軍司,編成光軍三十萬。與此同時,國主王建採取了移民實邊的策略,將大量的人口從半島的南部遷往北部,這些措施增強了高麗北部的邊防力量,大大拓展了國土面積。王建經略北邊的步伐一刻也未停止,到他統治的末期,高麗的北境已經遠及今鹹境南道的永興和清川江的南岸。疆域大大超過了新羅。
在此後高麗趁金和遼征戰不休,無暇他顧之時又兩次舉兵入侵遼國的女真所屬的曷懶甸並強築九城,後被女真擊敗並收復曷懶甸,但高麗並沒有放棄擴張,此後又利用金宋交戰,金政權更替之際,佔領鴨綠江東岸的前遼重鎮保州。高麗向宋稱臣後,當然更加警惕金的懲罰,是以派重兵防守。准許宋租借身彌島也是出於加強兩國聯絡,威懾金國之意。
兀朮派水軍迂迴到高麗重兵防範的保州後背登陸,必會引起其恐慌撤兵以求不被全殲,陸路大軍便可順勢而下直撲高麗的西京。與此同時水軍還可以順路拔出宋軍在身彌島的基地,這可謂是一箭雙鵰之計,所以此次作戰金軍水軍盡數而出。以期保證一戰必勝……
斜卯阿里受命後,他調集水軍採用分散出發的方式順鴨淥江而下。以掩藏行蹤,並派先遣人員化妝成前出到高麗偵察。一是勘測水道,掌握潮汐情況;二則察明身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