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4部分

個時候董奉還沒出生,不過其父親董曉正是張仲景的弟子之一,這次和張仲景一同入蜀,就讀於劉厚的百姓醫院……

第八章 百姓醫院

第八章百姓醫院

“那麼晚生想請問神醫,這一百來人相對於外面求醫之人所佔幾何?神醫夙興夜寐救治這些人,對於這麼多病患能起到多少作用?”中年文士接著問。

“九牛一毛,杯水車薪也。”張仲景愣了一下,無可奈何道。

是啊,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張仲景再厲害,神醫也好,醫聖也罷,他終究只是一個人,他不是神,一個人能救治多少人?相對於千萬個病患來說,能起多大作用?

“不知神醫有沒有想過如何才能使得生病的人都得到救治呢?

“嗯,這個……”張仲景捻鬚思考了片刻,接著道:“若天下太平,大小軍閥不再征戰不休,就不會有那麼多流民,沒有那麼多流民,自然就不會有那麼多癘疫流行。如此一來,病患數量將大大減少,老夫自然就能救治得及。可恨這亂世,可恨那些軍閥,弄得民不聊生。”

“呃……”中年文士也被說愣了,他顯然沒有預料到張仲景會這樣回答,明明問他醫療體制問題,他竟然扯到政治問題。還大發一通悲天憫人的感想。

不過張仲景這樣說也不算很離題,人們的健康問題不是簡單的生物學問題,還和社會、心理等因素密切相關。他這番回答表明,他的思想高度已經脫離了純粹的臨床醫生範疇,懂得從社會角度去考慮健康問題。這種理念其實很先進,醫學界其實是一直到了近現代才確立了這樣的理論。

近代中國有兩位牛人和他一樣在思想上超了脫臨床範疇,轉而關注社會問題,一位是魯迅,另一位就是國父孫中山。

魯迅認為當醫生能治療人們**上的痛苦,卻無法治療思想上的愚昧。於是他棄醫從文,試圖以自己一支筆改變人們的精神。

國父孫中山認為醫術救人,所救有限,世上最大的權力是政治,政治既可以為“大善”,也可以為“大惡”,中國人的苦難均源於“不良之政治”。因此,他決心棄醫從政,改“醫人”為“醫國”。

所以說,英雄所見略同,即使相隔將近2千年,有些思想上的東西還是有共同點的。不過如此一來,中年文士就不好回答了。

想了一會,中年文士道:“此天下大勢如此,非一時一刻可以改變,然我家主公和小公子均為仁義之人,曾立志拯救天下萬民,想必假以時日,必能解萬民於倒懸,使人民安居樂業,不再受著戰亂之苦。”

跟著劉備混就是有這個優勢,經常可以拿其仁厚之名出來忽悠人。顯然這個中年文士也是身在劉備陣營多年,深得劉備厚黑學中“厚”之一味的精髓。

“我家小公子倒是想到個辦法,可以救治更多病患。”

“什麼辦法?就是那個什麼醫院?”

“沒錯,就是醫院。”

“哼,那什麼勞什子醫院,還不是為達官貴人服務,與平民百姓何干!”張仲景怒到。

“呵呵,神醫請息怒,我家公子這醫院可不同於以往的太醫院。非專為皇室效力。小公子曾有言‘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所以,這個醫院叫‘百姓醫院’,是對廣大老百姓開放的。”中年文士見張仲景發怒,趕緊解釋道。

劉厚曾經想起名叫“人民醫院”,雖然“人民”一詞雖古而有之,如《管子??七法》:“人民鳥獸草木之生物”;如《周禮??官記??大司徒》:“掌建邦之生地之圖,輿其人民之數”,但畢竟不常用。

反而說起“百姓”大家都明白什麼意思,反正這兩個詞意思也差不多,於是劉厚大筆一揮,起名為“百姓醫院”。

“喔?還有這等事?”張仲景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