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爾森說了句公道話:“這確實是第一次將整座電廠的電氣量納入這個主系統,雖然只是透過模擬機採集,但至少我們看到,這看起來是可行的。”
“是這樣的拉爾森先生。”比爾緊跟著說道。“現在是所有資料,透過模擬機輸入E1的系統伺服器,通訊通暢且簡單,E1只是把這些東西在螢幕上顯示出來罷了。而真正的電廠中,採集這些資料需要太多的通訊通道了,原先主做熱控部分。還能扛得住,現在納入這麼多電氣量,在實際使用中真的很難說。”
施羅德立刻反駁道:“PRO匯流排標準絕對可以支援這個級別的資料量。”
“就算PRO滿足,可恆電將來能做到這個標準麼?”
“咳……”拉爾森重重咳了一聲,“先生們,我們最好專業一點,討論可以,但最好不要就同一個問題,展開太多雷同的討論。”
二人各自哼了一聲。不作多言。
張逸夫也是難得看見施羅德傲嬌的一面。
評測繼續,之後是基本的命令測試,如啟停機組,閉合線路,手動調節鍋爐引數等,經反覆多樣的試驗,恆電同樣做到了零差錯。
這樣的結果終於讓比爾暫時閉上了嘴。
雖然只是簡單基礎的功能性測試,但在大樣本試驗中。有如此精準可靠的結果依然令人側目。雖然��醞��鏨���彼�腥絲吹剿�慕緱嫻氖焙蚓鴕丫��險饈僑�獾南低襯諍肆恕:芏嗍匝檣踔撩揮兄馗醋齠嘧椋�サ髑曳ξ丁5故親隹頻縭匝櫚氖焙蠐腥ひ恍��蛭�侍饊�嗔耍�級�夠崴闌��偷筆強蔥�盎褂械鬩饉肌�
也正是因為科電差勁兒的表現,讓大家認為那才是中國自動化的應有水平。
然而E1的表現立刻推翻了這層成見。
次日的測試才是重頭戲。自控表現和故障響應才是真正有技術含量的地方。
不依賴任何PLC、DPU一類的東西,純看系統的宏觀表現,正是這次評測的意義所在。其原因也很簡單,如果有必要的話,那些東西都可以引進。四肢可以拼湊在一起,可大腦必須是中國研發的,這樣也算是中國自動化踏出了一步。
在排除這些底層控制元件支援的情況下,北漠要求的標準並不太高,只需要對嚴重的問題作出基本的響應,報警,畢竟,很多東西都是靠各個子系統來完成的,不能要求主系統面面俱到。
然而恆電還真的面面俱到了,從爐膛自動調節到開關操作,E1都在短時間內給出了正確的響應。一次次令人驚訝的試驗中,常江不住進行講解,實際上E1已經可以在自動化程度上進行設定,在完全自動化和人工手動操作中間有一個比例可以調節,也可以就關鍵點調節成純自動或者純手動。同時他還不忘介紹很多研發中的功能,比如根據煤種和鍋爐情況自動配置爐膛調節引數,在生產效率與生產力之間的自由調節等等,這些都會在後續系統中進行完善。
越往後,呼應或者說反駁常江的聲音就越少,尤其是比爾,之前他還認為常江在很多點上天馬行空誇誇其談,但從兩天的試驗情況來看,恆電這套核心,確實實現了比現在任何自動化系統都要全面、精確的功能。
只做軟體,張逸夫不可能輸的。他最為難的,無疑是考慮現在的硬體水平,他要保證恆電的軟體剛好能發揮現有硬體的全部機能,或者說要保證現有硬體不要限制住恆電的機能。
與真正未來的系統比,這套系統依然是小巫見大巫,但至少在概念上,已經完全追上了。
電力工業自動化,在如日中天的IT行業面前,就像是一座小島,無論是人才還是資金投入,都要慢上許多。正常而言,是IT在帶動電力自動化,隨著新軟硬體的問世,醞釀一段時間,才會出爐新一代的自動化產品。但張逸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