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它將如何與周圍南鑼鼓巷區域的整體改建相配合,在這個基礎上,他們對區域改建的規劃又是什麼樣的……
一個個問題砸下來,“婉容故居改建”的微博一個個回答。
這些問題全部的確都是圍觀群眾們最關心,也最想知道的,而“婉容故居改建”的回答,也完美地解決了他們的這些疑問!
他們甚至發現,這些內容其實早就包括在完整方案的那五十個影片裡了,也就是說,文物協會提出的這些問題,一早就在設計者的考慮範圍內。
文物協會越是問,圍觀群眾們就越是覺得,這個初看很荒謬的改建方案,仔細推敲起來竟然如此巧妙,堪稱絲絲入扣。
最關鍵的是,不僅是圍觀群眾們這麼覺得,文物協會的發問者們也有同樣的感受……
他們甚至有一種感覺,自己這樣一次次發問,就是在給天工社團捧場!在幫著他們一次次證實自己的正確性,證明這座承恩公府,這座婉容故居,只能這樣改建!
“文安組這次,真是下了大工夫啊……真不知道他們準備了多長時間……”
姓何的高段修復師臉色陰沉,旁邊他的死對頭,那個禿頂的修復師也是同樣的表情。
論戰到現在這種程度,就算天工社團的學生們站在他們面前發問,他們也會覺得這一切都是設計好的,背後肯定會有別人。
能設計出如此完美的方案,完美地解答他們所有的問題,這種方案,怎麼可能靠一個人的力量完成?
天工社團的學生們此時也很興奮。
京師大學第一圖書館, 現在基本上已經變成了他們在學校的固定據點。
四十個學生每天一下課,就會自動到這裡來,自己去書架上看書看,同時分組進行討論。
為了不打擾圖書館其他學生,他們的討論基本上都是用筆或者電腦來完成的。很快他們就發現這也很有好處。這讓他們每次發言都能深思熟慮,同時也能在事後找到之前思考與討論的軌跡。
他們現在仍然分成五個小組,每個小組八個人。蔣志新一開始獨自回應了一次,之後仍然跟著徐英小組,就像一個普通的社團成員一樣。
每天回答的問題的,固定是一個小組,但其他小組也會就這個問題進行思考與討論。
五個小組的組長,正是蘇進最早帶在身邊的五個人。這五個人從接下承恩公府改建的工作時就在了,國公府的每一寸土地,他們都用手用腳一步步量過。蘇進在設計方案的時候,每一個想法,都曾經向他們闡述過。
之前由於能力限制,他們並沒有全部聽懂。
而現在,根據實際的工作,根據被製作成3d實景投影的方案,他們翻閱資料,對其再次進行解讀,有了更多的收穫。
這一段時間,文物協會提問題,天工社團回答問題,對於他們說就是一次實打實的學習。
他們回答的所有依據全部來自於方案本身,回答的內容則是他們對方案的理解。
文物協會問出的是他們的疑惑,是圍觀群眾們的疑惑,又何嘗不是天工社團成員自己的疑惑?
他們很快就發現,這一切疑惑,都能在蘇進的方案裡得到解答。
他們考慮過的東西,蘇進一早全部就都考慮過了,同時給出瞭解決方案——最好的解決方案!
於是,一天天過去,他們越來越心服口服。
以前只是“知其然”的東西,變成了“知其所以然”,這種感覺,實在太充實、太令人愉悅了。
又一天過去,這一天,輪到方勁松小組回答問題。
當他們把答案發布到微博上時,用了同樣的動作,靠上椅背,長長地舒了口氣。
田鴻輕輕一拍桌子,略帶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