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4部分

書記載,幹得好就是當朝天子的名臣名將,功虧一簣就要默默無聞淹沒在歷史大潮裡。

當年秦滅六國,有多少名臣名將在其中出過力,最後有資格得記錄的也就聊聊幾人,其中有竹簡不便記錄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其他人功勞不起眼,無法引起軍事盲的史官們重點關注。

趙君育兩眼放光:“或許值得一試。”

“沒錯,不就是生越,我們有什麼捨不得。”

“說幹就幹!”(未完待續……)

PS:趙佗是個傳奇人物,秦始皇開國稱帝時的大將,經歷秦二世胡亥,秦三世子嬰死後稱王,在諸侯王時代經歷漢高祖,漢惠帝,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可謂秦漢活化石。

第228章 班師回朝

沒過半個月,漢軍展開冬季攻勢,以七南越蠻兵,五萬夜郎蠻兵為主幹驅趕擄掠駱越蠻部,掃蕩地點不僅涉及西甌駱越的聚集區,重要的香蕉林,柚子林也被陸續控制,失去主要食物來源的駱越蠻部被迫轉戰茫茫叢林。

南部都尉趙遂士氣大振,先後拔去龍編的數十個定居點,來不及逃竄的駱越蠻部被擒住,編為奴籍隨軍作戰,擄掠到更多的同族才有資格獲得自由身,奴隸制在蠻族眼裡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南越人經常擄掠駱越蠻部為奴隸,駱越人則捕捉占人為奴隸,一環扣一環的生態鏈持續了幾千年。

漢軍下令在各蠻部聚居地設立定居點,以土木加固的營寨為核心,遷徙南越人伐樹開荒挖坑填肥。

開墾從入冬開始,南越的優勢在於地力充沛土地肥沃,不缺水不缺肥反而要擔憂漚爛的肥料生出毒瘴,依託肥力充沛的土地種植占人三季稻是最佳選擇。

南越的冬天格外短,沒過多久春暖花開。

番禹城外開墾的土地前聚集著漢兵,南越人正在水田裡插秧,占城稻並不是新鮮物什,前些年從占城擄掠來的稻種就引起南越王的重視,只是種了幾茬效果非常差,不善種田的南越人只能乾瞪眼,占人奴隸語言不通,種田也是撒下稻穀長出多少算多少,左右琢磨不得其法也就不了了之了。

越人喜歡種田,偏偏不擅種田,漢人也喜歡種田。漢人非常擅長種田。

神農氏時代漢人就會種稻米,種出來的稻米是楚人的主要糧食。只是隨著楚國向北擴張進入了中原腹地,氣候的差異性讓稻米失去無往不利的優勢。稻米提供的營養遠不如粟米高,吃稻米消耗的糧食要比粟米多五成,因而稻米在北方始終不成氣候。

再者,楚國的稻米育種差,稻米產量始終不高,兩季稻僅比粟米、大豆輪作略高,農民仔細算算還是略虧的,多種因素疊加進一步削弱稻米的優勢地位,在南方吃稻米是不得已而為之。就好比在北方吃小麥是迫不得已是一樣的。

南軍一半是南方楚人,每個人都是擅長種植稻米的好把式,指揮南越人種稻米輕而易舉,今天栽種的禾苗正是聞名已久的占人三季稻。

曹時走在田埂間,幾個幕僚跟隨在身後隨時做記錄,改造南越非一朝一夕可成,他要把腦袋裡想到的每個閃光點都記住。

午間沒有回城休息,在漢軍的臨時營地吃了便飯。

幕僚們憂心忡忡:“車騎將軍教越人種糧食不太好,萬一越人學會種田實力大增舉兵反叛。我們就壓不住了。”

“你們覺得,漢軍害怕是什麼樣的敵人?”

“匈奴人。”

“為什麼害怕匈奴人?”

“來去如風,神出鬼沒抓不到人影。”

“那麼,南越人鑽進大山裡。就像駱越一樣狡詐,我們該怎麼辦?慢慢的用奴隸制的口袋收緊,耗時長、投入大、見效慢。徹底壓服駱越至少要五年,甚至十年。如果南越人全跑到山裡,我們怎麼站穩南越之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