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越。”衛綰很狡猾,他看出天子的心思。對身上有汙點的淮南侯施恩成本最小,給劉陵個有名無實的翁主之儀讓她安心在江夏郡經營沙羨,既可以安撫心懷不滿的諸侯王,又能讓列侯最強的平陽侯感到滿意。
幾年前失蹤多年的劉陵歸來,改頭換面重新回到長安城活動,與以前相同的八面玲瓏,不同的是對好色登徒子不假辭色,名義上是自願為皇家做點力所能及的小事,暗地裡卻和平陽侯一系開展全面合作。結合她的異常表現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背後的平陽侯。
劉陵是曹時女人的小道訊息不脛而走,只是礙於陽信長公主的威勢日隆而不敢大聲宣揚,這個公開的秘密幾乎是長安居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今年被耳目廣大的關東商人帶到天下各郡裡,竟然在南方各郡引來不少人的叫好聲。
曹時主張開發江夏郡連通南北通道,又建議開發南北要衝的南陽郡,並舉薦廬江舒人文翁為太守,大讚文翁在蜀中經營七年興教育、舉賢能、修水利,政績卓著。天子許之。
文翁上任之初深入閭里蒐集百姓之所急,擒拿郡中勾結官僚的暴惡豪強數十家,南陽郡內的風氣隨之大為好轉,爾後興修水利勸農勸桑。興辦學塾主張教育,主張引入關中的農業技術嚴格執行,短短不到一年南陽郡糧食產量大幅提高。人均糧食持有量提高三石之多,百姓富庶民風也漸漸變好。因而獲得南陽郡百姓的愛戴,成為關東炙手可熱的大名人。
曹時舉薦另一人就是眼前的劉陵。請天子允許她以宗女的身份與江夏郡太守進行官方溝通,順利推展江夏開發計劃,天子許之,並賜予劉陵翁主之儀。
從以上的星星點點看的出,天子在調整國內的政策方向,
百姓南遷開發故楚舊地的計劃不容改變,開發荊蠻廣袤的土地是確保南方利益的基礎,未開發的蠻荒之地只會滋生更多的叢林蠻族,想讓蠻族變的更文明只有誘之以利,沒有比三季稻更能動人心魄的誘餌,畢竟財帛動人心。
幾個月前,長沙國報捷的使者送來一束穗粒飽滿的稻米,那是在南越試種成功的占城三季稻,春夏秋三個季節高產的作物,每年有七石五斗的收成,那還是沒有肥料加成的產量,可想而知再提高三成收益得多高。
聽到長沙國試種三季稻,三季總畝產接近十石,天子當時差點跳起來,一時間朝廷內風向大變,原本不太積極的文武百官一致支援大力推動漢民南遷計劃,朝廷還不惜推出一畝十石的口號,吸引自願南下的百姓到各郡縣報名。
劉陵,恰恰是執行南遷計劃的半官方人物,她代表車騎將軍曹時的利益,在南方新附的三越地區擁有很強話語權,她出面作為官方與民間的溝通渠道效果出奇的好,由此可見,天子特許劉陵享受翁主之儀也並非單純施恩。
“翁主有什麼事請說。”
“沙羨城還要兩三年才能初具規模,規劃施工不需要您操心,南方急缺的是各類高階人才,所以我千里迢迢來到長安城,想向您幫個忙,多分點人才到南方參與開發,天子有意把故楚荊蠻之地打造成漢家糧倉,就像關中和蜀中一樣的大糧倉。”
“此話當真?”
“絕對不敢騙您。”
衛綰捻鬚沉吟:“既然陛下有意打造大糧倉,我們太學是有義務出一把力,此事交給我來辦,翁主敬候佳音即可!”(未完待續……)
PS:十石是600斤,現代三季稻年產量是1500斤以上,三分之一多點也符合情況,我看有些史料裡提到最多14~15石畝產簡直驚悚,其實兩季稻有2000斤,三季稻投入多產出少,晚上還一更。
第264章 司馬遷
豫章郡北部彭蠡澤(鄱陽湖)以東,群山包圍的山谷中河流靜靜的流淌,不起眼的山間蘊藏著儲量龐大的銅礦,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