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可以證明匈奴騎兵開始裝備類似漢軍騎兵的制式裝備,皮套索代替金屬馬鐙。木製馬鞍也在模仿高橋馬鞍,限於沒有實物只能發揮想象弄出很多奇怪的造型。鮮卑人用光板無鞍具馬鐙的騎兵對抗匈奴騎兵,被打個大敗也是理所當然的。
“為什麼會突然出擊呢?”
曹時腦海中閃過一絲念頭。從他的理解來看匈奴人佔據優勢,鮮卑人眼下的情況缺乏一戰之力的,最好的辦法是躲在深山密林中熬下去,只要挺過這道門檻就會迫使匈奴騎兵撤退,快三十萬大軍圍著鮮卑山幾個隘口死活不走,任憑暴風雪的侵襲也沒有變化。
看起來匈奴人很強悍,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匈奴人是在賭,就賭自己能不能趕在糧盡援絕之前擊敗鮮卑人,贏就是匈奴軍士氣大振收穫大量戰利品。輸就要面臨兩場戰爭接連受挫的打擊,有可能匈奴人要一蹶不振一二十年無法恢復元氣,倘若漢軍北上討伐匈奴就會徹底改變格局。
不幸的是匈奴人賭贏至關重要的賭局,幸運的是鮮卑人元氣大傷遁入山林不見,或許還無人能預測到鮮卑人會逃往何方,起碼兩邊的死仇會疊加到更深的層次,下次見面將會不死不休。
“損失一千五,受傷兩千七,匈奴人佔據絕對的優勢。因為仿製的馬鐙和馬鞍嗎?”曹時也不太敢確定,至少表面資料不能說明戰場上的時機變化,或許並不是想象中的一面的倒碾壓戰,但是邊郡所能拿到的情報也僅限於此。想獲得更詳細的情報必須從更高層手中獲取。
天子手裡沒有這樣的固定情報源,也不知道眼皮底下的車騎將軍有特別情報,盯著地圖認真的分析:“匈奴人果然在抄襲我漢軍騎兵。衛氏朝鮮太子衛右渠侍奉在軍臣單于身側,這個叛徒又一次出賣了朕和大漢帝國!”
劉徹用“又”來形容是因為衛右渠的祖父衛滿就出賣過一次。當年衛滿跟著盧綰謀反作亂,以出賣大漢帝國重要情報為誘餌獲取冒頓單于的支援。毫無疑問他的努力註定將會失敗,眼看戰局想著己方大劣勢的方向發展,衛滿察覺不對就化妝成小兵混入逃兵裡順利脫出,逃到箕子朝鮮被奉若上卿,一轉臉把箕子朝鮮王攆走,自己開創衛氏朝鮮的新疆域。
衛滿時代的背叛已經過去很久,全新一代皇帝與諸侯王關係急需重新確立,在這個節骨眼上出現四個遠地諸侯王太子捧著金珠玉器千里迢迢趕到長安,本意是要天子登基加冕做賀禮,沒想到弄巧成拙牽連到一樁麻煩事裡無法自拔,除去衛氏朝鮮王太子衛右渠僥倖逃脫,另外三個人兩個被俘一個主動投誠,稱霸南方邊境上百年之久的三越被消滅掉。
作為衛滿的子孫,衛右渠很自然的選擇走上背叛的道路。
皇帝是這麼認為的,滿朝文武也認為此話有理,至於衛右渠有多少苦衷和無奈都是扯皮,沒有負荊請罪就已經是態度不端正,不但沒有悔過之心還要偷偷摸摸的躲著背叛,天子對衛氏朝鮮的態度非常失望,衛滿的後人果然沒有一個是靠譜的人。
“車騎,你說說想法吧。”
曹時皺眉說道:“沒想到鮮卑人會主動出擊,按照臣的計算應該還有兩三個月才會沉突然發動襲擊的,按照草原的氣候季節三四月是青黃不接的關鍵當口,那個時候動手是最有把握的時機,匈奴人的戰術讓人摸不清頭腦。”
匈奴人有戰術?
曹時甚至無法確認這一點,至少從匈奴人的描述裡看不到他們有強力戰術的搭配。
“朕聽聞,匈奴左賢王部傾巢出擊圍攻烏桓山,企圖要講烏桓王的存在和意義被徹底抹去,此話當真否?”
“陛下所言極是,左賢王動用主力瞄準毫不起眼的小山做動作,本意是要把橫在匈奴邊境的大部族逐次清理掉,鮮卑語烏桓顯然是塊頭巨大的部族,最後導致這個體系早晚都歸長安居民,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