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部分

正面是微縮的漢景帝冠冕頭像,背面是“值半兩,大漢帝國後元二年,少府監製”幾個字。

天子知道後元二年是為他定下最後的符號,不會再有下一個改元年號出現,嘆了口氣接過半兩錢在手上掂量發現入手很沉,竟然足有尋常一兩的份量。

“這是臣重設的新度量衡,漢斤的重量翻倍為市斤,將一斤十六兩變為一斤十兩,十進位制與長度等其他單位相同,計算整理也更加整齊方便,規定1市斤的五百分之一為1克,1市斤為500克,一兩等於50克,半兩錢就是25克的大錢。”

王皇后接過新半兩錢看了會兒很喜歡,但是這不代表她很贊同這套新貨幣出爐:“新錢樣式精美,陛下半身像栩栩如生,想必是出自少府的手筆,但是少府有沒有考慮過百姓不接受大錢,當初高後(呂雉)鑄八銖錢就不被民間所接受,因為大錢實在太重了。”

“所以臣用舊制鑄造五銖錢,為的是給黔首百姓用度,漢家缺銅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五銖錢可以作為過度貨幣先用一用,一枚半兩錢的重量約等於8枚五銖錢,不過半兩錢是用青銅為母赤銅為膜打造,做工精良沒有方孔,官方標價是一枚半兩錢等於十枚五銖錢,半兩大錢本意是商賈們便於攜帶。”

擺在天子面前的分別是黃金幣,白銀幣,黃銅幣,以及青銅五銖錢。

黃金使用曹時制定的新度量衡設定,黃金半兩25克,因為是黃金所以造型最為漂亮,採用鋸齒邊的防偽標誌,貨幣背面銘文相同,正面是天子的正面半身像,把皇帝威嚴如山的氣勢刻畫的絲絲入扣。

白銀本來不為貨幣,曹時覺得放任社會儲量的白銀不流通是個浪費,就決定把白銀製作成半兩,25克的重量規格與金幣相同。

“陛下明鑑,臣以為銅錢一萬兌換黃金一斤實在太不划算,黃金儲量遠低於銅礦儲量。白金(白銀)是黃金的衍生品,作為貴重品儲量和開採量始終很穩定,所以臣的意思是在近期用少府和大司農的儲備貨幣先進行一次冶煉提純。然後按照銅鉛比例製作出五銖錢發行出去,先把市場上所有黃金和白銀收回來,然後發行赤金半兩錢作為輔助貨幣,等到市場接納之後再發行金銀貨幣,爭取以後不在用整斤的黃金交易,這樣會大大提高黃金的價格,既可以當國帑和內帑無形中增值。還可以在市場上大量投放貨幣,減少因為缺少貨幣造成的經濟稅收雙重困難。”

在其位謀其政,曹時精心準備兩個月的大招。金銀銅三級貨幣確立,直接把整斤的黃金從貨幣從驅逐出來,半兩錢通稱大錢,以大錢作為交易的主要貨幣。對於促進經濟流通、納稅和管理貨幣有積極作用。

一枚赤銅大錢等於十枚五銖錢。更貴重的銀幣一枚等於15枚赤銅大錢,至於最貴重的金幣一枚等於15枚銀幣,二十枚金幣等於一市斤或二漢斤。

反過來一市斤黃金等於二十枚金幣,三百枚銀幣,四千五百枚大錢,以及四萬五千枚五銖錢,如果用以前的漢斤計算,一漢斤等於22500枚五銖錢。黃金價格無形中升值一倍。

看起來是割豪強地主的肉,可這又何嘗不是便民利民的舉動。鑄幣過程中的損耗以及成本費用全部都在這個一倍差價裡,用曹時的話這就叫做鑄幣稅。

紙幣暫時搞不起來,他只好用白銀作為中間的緩衝貨幣,以民間擁有的白銀遠比黃金充裕的儲量,只要每家每戶稍稍有心保留點白銀,都會瞬間讓資產增加一截,至於貨幣通脹帶來的泡沫在小農經濟時代幾乎是瞬間消化掉。

大漢帝國最缺的是貨幣,遠比一千年多後缺少總量十倍左右銅錢,大漢帝國一年的稅收大約40億錢,算上少府收入40億錢加起來也就80億錢左右,按照1000錢為一貫錢的標準,朝廷和皇家也不過800萬貫收入。

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