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1部分

疵,因此,它始終不能扮演一個合格的“民主把關者”最終也不能把人們帶出“政治傳播的陷阱”。

蕭震的觀點是:市場經濟與民主制度不是最完美的東西,只是最不壞的東西。讓所有美國人引以為豪的正是他們自認為擁有世界上兩個最不壞的東西:繁榮的市場經濟和自由的民主制度。然而即使是在這個自認為最不壞的社會里,仍然不能兼顧新聞的自由與道德。人們追求新聞的自由,卻無法避免法律約束之外的道德風險。人們走出了“權力暴政”卻又掉進了“市場暴政”。

對於美國媒體對蕭震的報道,大報小報的報道那可謂是千姿百態,華夏在這次亞洲金融風暴中穩如泰山的優異表現讓太平洋對面的山嬸大叔越發關注起來,進而美國民眾對華夏的關注程度也不斷提到。蕭震,作為當今華夏那位幕後“太上皇”的唯一孫兒,他在美國的一舉一動,頓時引起無數美國人的八卦心,相應的,無數的八卦自然如雨後春筍一般層出不窮。

還在昨天,就有招商團的成員找到蕭震,希望蕭震聯絡美國方面,對這種“極不負責”的新聞做出限制,這話頗有些讓蕭震哭笑不得。這是美國,你當是華夏麼,美國人最引以為豪的事情裡面,就有一個叫新聞自由,找“美國方面。?美國聯邦政府?州政府?市政府?扯淡吧,他們的行政體制跟華夏大相運庭,而且這些政府一來不想控制,二來”,也還真不見得控制得了。

美國和華夏,是不同的。

對於社會輿論的主要載體一公共傳媒的角色和功能,有兩種尖銳對立的觀點最為流行。一種觀點認為:媒體應該是政府或者執政黨的喉舌,“筆桿子。只能為政權對社會的控制和整合服務;另一種觀點認為:媒體作為另一種社會力量西方稱為“第四種權力”的主要載體。必須將對政府及政治權力的監督放在首位,媒體只有作為政府的夫敵存在,社會力量對比才可能實現均衡。

二然。前種是集體豐義、國家辛義的觀點,後種方要、個人主義的觀點。從理論上來說,這兩種說法分別側重一端,在理論上都有片面性,在實踐中必然表現出各自的不適應性。

將媒體純粹作為政府或者執政黨的喉舌,力世紀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作了多年實驗;實踐證明,只有在國家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政治理想得到民眾自覺認同時,媒體的喉舌作用才能達到理想效果。換言之,只有在全社會已經整合於某種國家意識形態之下時,媒體作為喉舌才能起到強化整合的作用。

在國家意識形態的整合作用已經大幅削弱的情況下,政府嚴密控制媒體最多隻能起到壟斷資訊、清除不利資訊的作用,很難對社會的精神整合有所幫助。在全球資訊化時代,媒體對資訊的過濾作用也在不斷弱化,如果再嚴格控制媒體,可以說是事倍功半,費力不討好。這種情況充分說明了社會需要新的整合方式和手段;死扣住媒體的喉舌性不放,只會斷送建立新的整合機制的時機。

如果媒體純粹作為政府或者執政黨的對立面存在,以監視政治權力為己任,一方面這種媒體在華夏當前的土壤下難以持續生長;另一方面,在政權體制暫時還難以作出大的變動、社會積壓了多種尖銳矛盾的條件下,此類媒體將拌演激化民間與政府對立,分裂社會是反整合角色。這種角色在與外部相對隔絕的農業社會或者工業化早期,負面效應還不怎麼突出,但在國際激烈的全球化時代,對內部整合的破壞就是對國家綜合能力的破壞。媒體在加劇社會對立衝突的同時如果不能為社會找到一種粘合劑,它就只能是純粹的破壞者,其所作所為最終會使親者痛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