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的受害者……
當然,批評歸批評,企業家們並沒有對東北失去信心,也不會輕易放過賺錢的大好機會。會後,代表團12家企業老總聯合發起與遼安省政fǔ研究發展中心一起組建東北振興基金活動,為民間投資打造集合投資平臺。
侯東往言語中對蕭宸的那句“官以不擾民為優”頗為欣賞,不過蕭宸倒是不敢當,說當時只是隨手一寫,其實不擾民只是當官“為優”的其中一點,還是有很多別的事要官員cào心的,寫這句話只是希望吳城黨政官員不要瞎cào心、瞎幫忙,好心辦壞事。
“第五個呢,則是資訊化困局的瓶頸。”侯東往說道:“原來低自動化水平的生產方式和粗放的管理已經不能適應製造企業高速發展的要求。依靠傳統的方式進行設計和生產,客戶等不了。
資訊化是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標誌之一,是加快傳統社會形態向新型社會形態轉變的助推器。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開始,以遼都鼓風機廠、遼都第一機chuáng廠等為代表的東北製造企業,開始採用國外先進的資訊裝置及管理軟體進行資訊化建設的嘗試,東北老工業基地成為國內最早進行工業資訊化建設的區域之一。不僅為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起到了資訊化樣板和示範企業的作用。
但是,從整體上來看,東北老工業企業的資訊化狀況仍比較落後。現狀表現為應用層次不高、整體效益不高、後續投入跟不上,並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人的思想觀念保守、對資訊化認識不足等因素的影響。”
蕭宸對這一點也沒有多評價,資訊化困局這一條,侯東往單獨列出來,不是不行,不過蕭宸覺得這是人才因素裡面的一條,他單獨列出,可能是在北珠的時候因為什麼問題,深感資訊化的重要吧。
侯東往便說下一條了“第六條呢,就是就業與人才困境。在遍及東北三省的大企業裡,一家三代依賴於一個單位的現象非常普遍,甚至連他們的親屬也在同一個企業裡,在有的人家,幾代人都是一個工種。
在人才方面,有調查顯示,東北地區人才市場化配置水平較低,人才市場發育緩慢,規模xiǎo、資訊不暢、服務手段落後,一些高層次人才沒有進入市場。一些人事幹部說,受觀念、編制、戶籍等因素的制約,少數地區與單位之間形成‘人才壁壘’,也阻礙了人才的流動。
我前一段下地方調研的時候說,東北當今的人力資源狀況更像是夏天的冰棒兒或者是沙漠邊緣的泥土——是一種具有潛力而又極容易流失的優勢存在。我為什麼這麼說呢,東北當前之所以有如此眾多的下崗職工,是因為在過去十幾年裡,由於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和影響,使東北的企業錯過了家電、電子通訊等輕型製造業發展的機會,資本非但沒有擴張和增加,甚至大量地陷入困境,從而使產業工人失去了與之結合的條件。
所以,‘官營’企業不能有效地抓住市場機會實行資本擴張,也不能隨著市場變化更新。東北的大企業都是錢堆出來的,是國家說大就大的,缺少成長xìng。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是因為產業工人和人才的過剩導致了就業的巨大壓力,而是因為沒有新的充滿活力和生機的資本注入。我覺得,如果東北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吸引足夠的民營資本並且透過重組改制壯大本地資本,那麼這些技術工人完全可以使東北變成世界裝備製造業中心。但是,如果未來幾年內東北經濟發展還是沒有起sè,那麼人才的折舊損耗也將會非常驚人。
我讓相關部mén給我做了一個統計,統計表明,1996年東北三省大專以上人口占1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不僅遠遠高出全國水平,而且是嶺南、江南的2至3倍。但到2002年,大專以上人口占1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遼、祥、黑分別是6。24%、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