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1部分

又比如豐田在歐洲銷售的主力中型房車avensis,跟camry和凱美瑞共享平臺。設計風格上和那兩款車差異比較大,更接近主流的歐洲設計。

而豐田在北美賣得很火的一款皮卡tundra,如果摳了那個牛頭標,甚至可能有人會誤認為它是福特或者雪佛蘭的哪款皮卡,同樣,這款車你也別想在歐洲見到。

蕭宸之所以對完全學習美國汽車企業文化報持懷疑態度,就是因為:如果說歐洲是技術導向,日本是市場導向,那麼美國車廠可以說是技術比不過歐洲,市場做不過日本。背靠全球最大的單一消費市場——美國,總是給人一種錯覺,服務好本土市場就足夠美國這三大汽車製造商活了。然而事實其實並非如此。或許,這就是美國車在世界車壇上為什麼逐漸沒落的一大原因。

人們常說,美國是一個活在車輪上的國家。到過美國的人,會對這話有深切的體會。美國人出行使用公共jiāo通的比例在全球範圍內是非常低的。沒有如歐洲和日本那樣密集而先進的高速鐵路網,鐵路僅限於服務一部分的貨運。很多美國人一輩子沒坐過火車出行。除了一些大城市之外,很多城市沒有地鐵和公共汽車,即使有公共汽車,經常也是一天只有早晚各一班,還沒什麼人坐。

在歐洲和亞洲如雨後chūn筍般崛起的短途低價航空,在美國還不見蹤影。美國人一般是短途乃至中途出行都開車,實在太遠的旅行(跨幾個州的)才會坐飛機。在美國很多地方,沒有車或者不會開車,簡直是寸步難行。因此,美國的公路網極其發達,路況大都不錯,而且由於人口密度xiǎo,道路一般比較寬闊,很少擁堵。

如此強的對於汽車的依賴,幅員遼闊的國土,超過3億的人口,發達的經濟,極強的購買力(除了本身有錢之外,美國人貸款消費居全球之最,很多人第一輛車的貸款還沒還完,就已經在買第三輛或者第四輛車了),使得美國的汽車消費能力位居全球之最。和歐洲相同的是,美國一個家庭也普遍擁有多輛汽車,但是車型的偏好上有很大的差異。由於地理環境的不同,油價的明顯偏低,再加上我們常說的美國的“làng費”文化,美國人對於車的愛好可以總結為“大”和“奢華”。對於能源利用率比較高的車型,如緊湊型兩廂車,旅行轎車,緊湊型mpv這些,在美國不受歡迎。與歐洲相比,節能型的汽車(柴油車和hún合動力車)更是難覓蹤影。美國人更喜歡的是中大型三廂轎車、中大型mpv、各種尺寸的suv、皮卡、跑車等等這些氣派但是làng費能源的車型。你常常能在街上看到那種排量5升6升的巨大的皮卡,裡頭只坐了駕駛員一人,車斗裡頭空空如也啥也沒拉,人家去幹啥?不過是去三條街之外的便利店買一瓶礦泉水。這並不誇張。寶馬x5和大眾途銳這樣的車在歐洲的街頭是絕對的大個子了,但是很多時候,在美國的車流中,被悍馬和福特150皮卡們包圍著,你會覺得它們顯得很“xiǎo巧”。

有著這樣的本土市場,可以說是把福特、通用、克萊斯勒這三大車廠“慣壞”了。不用在技術創新,節能降耗上費什麼功夫,只要把車造得夠大,奢侈的裝備往上一堆,就不愁沒人要。美國的發動機能源利用率普遍低於歐洲和日本,技術上也落後很多。像歐日車廠耗費巨資做風dòng實驗,最佳化車身外型,就為了把風阻係數降低個0。01,這種事美國車廠是不會幹的。費那事幹嘛,不就為了降低油耗麼?我們美國有的是石油,沒油了找中東那幾個冤大頭賣油翁,不聽話就揍他們,咱不在乎這個。所以,美國車大多設計得不僅大、而且方頭方腦,風阻大,安裝大排量發動機。至於美國的3升的發動機馬力不如歐洲和日本的3升發動機?不怕,還有5升的(大家看看克萊斯勒300c和凱迪拉克那些新一代的轎車,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