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0部分

向省裡多輸送一些幹部,省裡的領導也看好了北珠的幹部。

這些年回想起來,主要和大家一塊兒辦了三件事兒:

第一件事是經濟結構的調整。發展是硬道理。但是基礎的東西是結構調整。比如說”四家國有企業的搬遷改造。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到蛻,三資企業興起,鄉鎮企業興起,民營經濟興起,這些都是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不僅表現在總量上,還表現在稅收上、財政的貢獻率上。市內四萬居民喬遷新居,田萬國有企業、大集體的職工分流、安置、再就業,這也是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過去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是講的自然現象。由於市場競爭的激烈,技術發展的。高新科技的發展。經濟結構的調整週期遠比自然的詆背州川要來得快。東北在建國以後是老工業基地,北珠是其中之一,經過這麼多年的運作,當然需要進行結構調整,而這個任務又歷史地落在了我們的身上。北珠從年代初結構調整就進入全面實施的階段,不僅在工業結構內部,而且涉及到一產、二產、三產,全面的調整,每一個產業、每一條戰線都有自己的調整任務,而且相互關聯。農業已經由大田生產為主,調整到以精品工程為主。商業的結構也有了很大的調整,保留髮展了國有商業的航空母艦,又引進了外資,新建了許多高水平的商業設施。會展業、旅遊業、電信業、高新科技、金融業、房地產業都悄然興起,過去這些概念在北珠是淺淡的,這些年已經成為熱門話題。結構調整不僅是社會實踐,也成為觀念轉變中的焦點。北珠在結構調整的過程中,並不是削弱工業,相反工業得到迅速發展,國有工業的增加值增長了3倍多,區市縣的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幾個先導區基本上建設成型、到位。在這種情況下,結構調整使北珠的經濟真正走向良性發展的軌道。一個,城市要發展,而發展的基礎是合理的結構,有了良性的基礎,才有健康、快速的發展。否則發展了也會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

第二件事是環境革命。這個詞我是從上面的研究機構學來的,當時我們就是覺得要把城市環境搞好。這件事,全市人民都參與了,廣大幹部都參與了。拆圍牆、扒小房、搞綠地、建廣場;修馬路、搬工廠;這些事情說起來輕快,做起來很不容易。環境搞好了,不僅給招商引資帶來了條件,同時也為我們經營城市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北珠城市整體獲得增值,市區土地的價格平均增長了倍,這為我們走向世界、籌集資金、改造產業,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為四萬老百姓蓋房子。遷新居,有一半的資金來源於城市整體增值這塊兒。環境問題也是個經濟問題,未來一切真正掙錢的產業,包括金融、高新科技、旅遊、會展,都離不開乾淨、漂亮的環境,北珠有了這種城市環境,就為未來贏得了更多的經濟機會、商業機會。在環境革命的過程中,大家還創造了不少新鮮的理念,比如說“不求最大,但求最好”讓城市“綠起來、亮起來、洋起來”這都是北珠人民在工作實踐中的共同創造。

第三件事是走向世界。北珠這座城市在年黨中央、政務院就確定為沿海開放城市,那時就開始了走向世界的程序。北珠真正進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還是借鄭老南巡講話的東風,從;啊年初到香港招商開始,坐上了那班車。北珠過去對日本的生意已經有了基礎。我的前任烏福海同志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後來咱們在座的同志又開啟了香港、寶島、東南亞、韓國的局面。在歐洲、美洲也做了很多生意。而且服裝節,展覽業,對內對外的大型招商,形成了氣候。這些年,北珠在同世界的聯絡方面,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生意活了,朋友多了,名氣大了,觀念新了”特別是觀念新了,這一點很重要,我們很多幹部已經有了比較新的對外開放、合作的觀念。

這三件事怎麼做成的,我想有主要四個原因:

第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