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4部分

他們重新融入社會、面對生活提供幫助和輔導,甚至包括對已能初步自立的前流浪未成年人繼續提供必要的扶持,該市民政局並提出,要努力實現“廣州市區無流浪未成年人”的目標。

和以往一些針對流浪青少年的收容、管理方案相比,廣州市的這套計劃既周密、有操作性,有富有人性氣息,不但考慮到收容,更考慮到教育、幫助和扶持,著力點放在讓他們能更快、更好地重新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良性細胞,而非社會的不安定因素,是值得肯定和稱許的。

流浪青少年是城市的弱勢群體,其中一些病、殘、孤、弱青少年,則更是弱勢中的弱勢,一方面,他們的存在和流浪,的確給城市的市容、環境、衛生和治安造成諸多影響和隱患,另一方面,他們又是最需要關懷、幫助和溫暖的一群人。廣州市的這項有針對性計劃從幫助、扶植和關懷出發,力圖從根源上消除這些流浪未成年人的產生和存在基礎,從制度上確保社會福利的陽光,得以灑在這群以往最少關注和關心孩子的頭頂上,其意義是深遠的,也值得更多城市、更多地方積極借鑑和推廣。總而言之,這是件大大的好事。

既然是好事,那就應該在實施前和實施過程中縝密、耐心,把握好每一個可能出現問題的環節,把好事真正做到最好。

首先,這樣一項從人道主義立場出發的善事、好事,應儘量落實到轄區內每一個需要救助、需要幫助的流浪青少年身上,不論其是否本社群、本城市的人。事實上,在廣州和許多大中城市裡,外地流浪青少年的比例不低,而且這些人因離家較遠、流浪較久,生活更艱難,和社會隔膜感更深,被犯罪團伙控制或誤入歧途的可能性也更大,他們同樣、甚至更加需要社會福利的關心和幫助,好讓他們遠離彷徨,重新面對生活和社會。不可否認,社會福利事業投資巨大,且很少直接經濟回報,增加一個受助者,就意味著多一份人力、財力的壓力,但同樣應該看到,多救助一個這樣的孩子,街頭就會少一個乞討者,社會也會少一份不安定因素,多一份和諧。

其次,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每個社群、每條街道、每個救助部門和單位,都應時刻遵循“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把被救助青少年的利益和需要放在第一位,時刻記住收容、救助的最根本目的,是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早日自立,早日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市區無流浪未成年人”理應是這項計劃所結出的碩果,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不是唯一的、首要的目的。如果反因為果,一切以“零青少年流浪”為第一齣發點,而把救助、幫扶、教育、引導和各項福利措施都當作實現這一出發點的手段,就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好心卻沒辦成好事。

把好事真正做到最好,是政策制定者和實施者所夢寐以求的,然而要實現這一點並不容易,需要有關方面在落實、監管方面更藝術、更人性化,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服務社會”。

………【斷橋續橋】………

100箇中國人中至少有80個,在聽到“君士坦丁”這個名字時會聯想到昔日拜占庭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今天土耳其的伊斯坦布林。君士坦丁堡已成既往,但另一座君士坦丁——阿爾及利亞的古城,卻仍是一片生動的天地。

這座公元前3世紀就已成形的城市被2800米長的魯梅爾河峽谷分為新、老兩個城區,新城區是平原,老城區卻是一座奇特的天險:用石頭城牆和尖頂堡壘環繞起來的城池坐落在近700米高的平頂山上,四周是筆直的峭壁和幽深的山峽河谷,只有幾座雄偉古樸的橋凌空飛架,把城池和右岸的新城區若斷若續的連線起來。據說,這座城市2000多年的歷史,也就是這些橋斷了續、續了斷的歷史。

車在蜿蜒的盤山路上緩緩行著,大嗓門的卡皮裡司機不時高叫著讓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