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莊子·內篇·應帝王第七》,莊子敘“七竅出而渾沌死”故事。故事大意為: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渾沌”。倏和忽在渾沌的地方相會,渾沌對待他們很好。倏和忽想報答渾沌,見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來看聽吃聞,渾沌沒有七竅,就為他鑿七竅。每天鑿一竅,七天後,七竅出,而渾沌則死了。《莊子》中的渾沌其形象其實更接近《山海經》中的神帝江: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
漢代地理書《神異經》西荒經記載:“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藏,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意指是一種像狗或熊一樣的動物,人類無法看見它、也無法聽見它,它經常咬自己的尾巴並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渾沌便會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惡人,渾沌便會聽從他的指揮。
古書《神異經》說:渾沌外表像犬,四足無爪,有目而不見,行走不便,有翅膀,欺負善良,喜歡殘暴的人所以稱是非不分的人為“渾沌”
長毛四足,如犬,有腹無五臟。牴觸善人,憑依惡人。(絕對惡靈是也)
(另有神之說,另行說明,不歸此處)
《神異經(西荒經)》有載。'2'
希臘的
在西文裡關於渾沌的釋義一般可追溯到農民詩人赫西俄德(hesiod)所著的《神譜》(theogony)。赫西俄德對卡俄斯(即)的描述影響深遠。亞里士多德曾以十分簡潔的口吻肯定了《神譜》的看法:“赫西俄德在提出‘原始’時所說的話看來是對的。他說:‘萬物之先有渾沌,然後才產生了寬胸的大地’。”而卡俄斯則是被神化了的宇宙之神,它無性誕育了大地女神蓋亞、地獄之神塔耳塔洛斯及愛神厄洛斯。
起初天與地怎樣從渾沌中出現,其細節恐怕不是一般的神話所能描述的,實際上迄今這仍是一個未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或極富吸引力的哲學問題。或者問題本身就提錯了。赫西俄德雖沒說產生了大地(蓋亞)、地獄(塔耳塔洛斯)和愛情(厄洛斯),但從上下文可以邏輯地推出他是這樣認為的。歷史上多數人也正是這樣理解的。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publiusovidiusnaso前43…約後17)所著描寫希臘、羅馬神話故事的代表作《變形記》(metamorphosis),發揮了赫西俄德對的描寫。“天地未形,籠罩一切、充塞寰宇者,實為一相,今名之曰渾沌。其象未化,無形聚集;為自然之種,雜沓不諧,然燥居於一所。”在這裡被描寫成天地未開闢時橫貫宇宙的東西,類似於《神譜》,但比其具體得多。黑格爾看樣子不大讚成古希臘的渾沌觀念。他在《小邏輯?本質論》第128小節中專門分析了古希臘的渾沌神話。
其實,希臘神話也有許多不同的“版本”。按照荷馬的意見;渾沌是洪水和深深的黑暗。oceanus(淡水)和tethy(鹹水)是諸神之父。因為chaos、oceanus、erebus、tartarus這些名字密切相關,可以互換。每一個似乎都是原始“渾沌妖魔”(chaos…demon)的一種名字。在通常的說法中,是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用有水汽的泥土創造了男人,之後神創造了第一個女人潘多拉(pandora),她給人間帶來了邪惡。羅馬人接受了希臘的神話,這可從奧維德的《變形記》看出,他受斯多葛思想的影響,講述過渾沌分成了四種元素:以太、空氣、泥土和水,由這四種元素形成了天空、陸地、海洋和萬物。
聖經的
希伯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