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名弟子交流完後,季寥立馬又換下一個,如法炮製,釋疑解惑,彷彿行雲流水般自然。
十來個弟子過去後,因為季寥講的深入淺出,很容易理解。再傻都能看出,季寥是胸有溝壑,可不是草包。
雖然眾人疑惑季寥入門不足兩月,何來這麼大的本事,但也由衷佩服季寥。
葉七同樣驚訝無比,他不但看出季寥釋疑解惑,在修行見識上已經不下於門中的一些長老,而且被季寥解答疑問的弟子排隊順序,恰好是按著落水順序來的。
這是何等強悍的記憶力,世間竟有如此奇才。
季寥要是知道葉七的想法,便會微微一笑,他確實是天才,但記憶所有弟子鬥法細節已經落水排序這些苦活,他才不耐煩自己記,都是將重擔交給了天書。
畢竟現在天書的精神力,比季寥還強大,而且十分理性,任勞任怨,不會叫苦。
第16章 兩個有秘密的人
夕陽沉峰,漸有月落烏啼,道試的弟子,都沒有離開。實在是因為季寥的表現太神奇了,超乎他們意料。
有人懷疑季寥是帶師學藝,但自二代真傳弟子張三秋那裡確之鑿鑿傳出,季寥入門時沒有煉氣。也有弟子認為季寥是生而知之的天人轉世,這在元洲雖然罕見,但並非是沒有發生過的事,便是青玄,亦是有前例的。
可是天人轉世,按理說打孃胎裡就應該開始修行那一口先天之氣了,這跟季寥上山時是普通人的事實不符合。
總之季寥身上展現了許多神秘的地方,不過這些弟子們也不是很關心,畢竟這種事自有師長們去處理,他們更多是將注意力放在季寥的釋疑解惑上。
道試弟子共有一百零三位,許多問題都是大同小異,可是即便是相似的問題,季寥給出的答案也絕不雷同,而是會給出截然不同卻合乎情理的解釋。越到後來,季寥旁徵博引,舉的例子既恰如其分,又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眾人聽得津津有味,便是葉七,亦若所有思。
“你基本上沒什麼問題,如果不出意外,明日你便能神魂出竅了。”季寥對此前那位唐姓弟子緩緩道。
唐姓弟子略有些失望,他還想從季寥這裡得到更深刻的建議。
他道:“那弟子先退下了。”
季寥道:“不急,你能否用九把飛刀,向我出一次手。”
唐姓弟子不免遲疑。
季寥道:“一切後果我自己承擔,你不必憂慮。”
整個道試季寥還沒出過手,唐姓弟子拿捏不住季寥的深淺,但是看師叔祖的修行見識如此了得,想來是能接住他飛刀的。
唐姓弟子微微拱手,說道:“弟子冒犯了。”
青玄向來是禁制弟子私鬥的,但現在是季寥主動要求,情況自又不同,眾弟子圍觀在一旁,紛紛好奇不已,想看看季寥的手段是否跟他的見識一般了得。
先是八把飛刀齊齊飛出來,如舞銀蛇,月光下尤見犀利。
季寥眨眼不到,就給八把飛刀籠罩住。
唐姓弟子試探性操縱飛刀攻向季寥,皆被季寥閒庭信步躲過。他放寬心,攻勢越緊,但季寥始終從容有餘。
眾人亦看不出季寥的步法出自青玄哪一脈的道法,只覺得十分自然,頗有道家天趣。
葉七在眾弟子中見識最高超,他可以肯定,季寥的步法並非青玄任何一門道法,更像是隨意走出來的。
這說明唐師弟的一切攻勢,都在這位師叔祖預料之中。他料敵機先,自是遊刃有餘。
唐姓弟子見狀,漸漸使出全力,飛刀破空聲越來越緊,好似編織成一張天羅地網,不斷壓縮季寥周遭的閃避空間。
這局勢跟之前蘇小可鬥唐姓弟子有點相似,只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