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是來自不同的地方,特地下鄉來做老師的。
於是,還沒開始去學校唸書,村裡就開始流傳著要尊敬老師的思想。
孩子們也大多對老師這個詞彙,有著莫名的敬畏。
學校開始招收學生這天,學校擠滿了人。
新來的老師們,有的看著年紀也不大,大多都是二十來歲,兩個女老師,三個男老師。
總共就五個老師,大隊來報名唸書的人又多。
幾個老師也才剛來,對這邊鄉下的口音還不是很熟悉。
有的村民一著急,用方言說話,導致老師們反覆確認孩子的名字,進行登記,所以程序就更慢了。
大隊社長曹兵看不下去了,主動要求來幫忙登記。
這才好了不少。
李一樂跟著替他們報名的李懷德,人太多了,她就站的遠遠的看著。
一群人跟超市買打折雞蛋的大爺大媽似的,擠作一團。
看來大隊還是挺多人積極響應,讓娃唸書的政策,這才第一天就有這麼人來報名。
她在旁邊等了好一會兒,李懷德才從人群裡面擠出來,一隻手拿著幾張紙條,一手牽起李一樂的手。
她好奇的問:“二舅,你拿的是什麼呀?”
“這個呀?這是你們到學校唸書的憑證,有這個就說明咱們是交過學費的了。”
李懷德抖著手裡的幾張紙條,滿臉都是笑意。
憑證?
難道是類似25世紀的購物小票?
還挺人性化。
兩人回到家,把這事一說,吳冬梅高興的直點頭。
“還好今天去的早,這麼快就拿到條子了。”
陳春華手裡拿著三張紙條,左看右看也不認識上面寫的啥。
遺憾的說:“咱們還是吃了沒文化的虧,你看這白紙黑字放在眼前,咱們都不認識,所以還是要念書,唸書好啊。”
“那也是沒法子的事,現在孩子們有這條件了,以後會慢慢的好起來的。”
吳冬梅也感嘆。
李一樂湊到陳春華身邊,看著紙條上寫的內容。
大概就是孩子的名字,性別,還有年紀,再有就是收了多少學費。
重要的資訊都寫明白了。
她看了一下,一個孩子的收費也才幾塊錢,三個人加起來頂多才十幾塊。
這才滿意的點點頭,她就說學費不會貴到哪裡去吧。
陳春華見李一樂看看條子又點點頭,好笑的說:
“你們看樂寶,還真是有模有樣的,不知道的還以為她小小年紀就識字了。”
李一樂眨眨眼,也咧開嘴笑。
每到這種時候,笑就行了。
李懷德說:“我看樂寶對這些紙啊字啊,都很感興趣,說不定以後,還真是個有出息的。”
李興安聽見他們都誇李一樂,他也湊過去看,結果是一個不認識。
暗暗想著,等他以後去學校唸書了,一定要比李一樂更努力。
還好李一樂不知道他這時候的想法,要不然,她也只能十分裝逼的說一句。
我們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