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得此言,盧雲全身震動,竟然答不出一個字來了一直以來,盧雲都不想回到京城,其實理由只有一個,他害怕得知自己的“天命”。
天命者,宿命也。千萬年來,世間萬物哪個每不是強者生、弱者死,這“優勝劣敗”的至理,正是誰也逃不掉的宿命。即便強如“秦皇漢武”,若想成功立業,一匡天下,也得順著這條路來走。一旦背叛了這層至理,縱以孔夫子之賢、孟夫子之能,也要落得一事難成、抑鬱而終。是以孔夫子曾說:“君子三畏”,其中開宗明義的第一個恐懼,便是“畏天命”。孔子五十才知天命,當他得知此生宿命的一刻,稱作“仲尼泣麟”。七十長者,聞子路死於道,竟痛苦滂沱而若不自禁,感生不逢時,死不得所,悠悠亂世,吾心已孤,吾命將絕,這就是孔子最後的“天命”。天道無親,以強者為親。在這殘忍的人世間,連孔夫子也不禁落淚了,故而老子說:“柔弱者、生之徒”,佛家說:“轉世輪迴”,各門各派都懂了上蒼的本意,卻只有儒生不懂。
幾千年來,他們既不懂順天應人之法,也說不出什麼轉世輪迴的奧秘。他們不斷鼓舞自己計程車氣,總說天下無道,他們便要“替天行道”,上天無心,他們便要“為天地立心”,然而逆天而為的下場,卻只有無語問蒼天。
念及顧嗣源之死,盧雲以袖掩面,淚水竟是奪眶而出。靈智猜到了他的心事,輕聲勸道:“盧大人,輪迴六道,自有其因果,你若想闖出一番事業,便得順著上天的心意行事,知道麼嗎?”
盧雲拭淚哽咽:“上天的心意?那是什麼?”
靈智道:“不妄度,不疑心,你只要虔誠恭敬,自能體會我佛指引你的道路。”
聞得此言,盧雲默然半晌,輕聲道:“大師,謝謝你的開示。不過我從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經選了一條路。”
靈智楞住了:“什麼路?”
盧雲沒有回答,他低著頭,默默無語,那身影雖然孤單,卻也隱隱告訴了靈智一件事。
根本沒有回頭路,十年之前,盧雲就已經做出了抉擇,他一定會把這趟路走完。
甬道里一片寂靜,人人各懷心事,誰也沒啟齒。良久良久,眼看靈智還想再勸,盧雲便打斷了說話,輕輕道:“大師,別老提我的事,倒是你自己呢?你這幾年究竟發生的什麼事,怎麼江湖上都說你失蹤了?”
靈智微微嘆氣:“怎麼?還有誰在找我麼?”
盧雲道:“我曾在永定門一帶見到靈音大師。他一直在尋訪你的下落。”
少林四大神僧,合稱“智定音真”,盧雲曾在京城一處陋巷遇見靈音和尚,曾聽他提起往事,好似十年前靈智方丈不告而別,就此失蹤,誰也不知他的下落。殊不知當年的方丈其實早就返回了北京,他便是面前這位溫文儒雅的“林先生”。盧雲輕聲道:“大師,你這幾年究竟去了哪兒?可以說說麼?”
靈智回思往事,饒他五蘊深藏,四大皆空,還是不免怔怔嘆了口氣:“實不相瞞,正統元年春,我從少林寺後山出發,一路去了西域。”
盧雲愕然道:“西域?”
靈智拍了拍帖木兒滅裡的肩頭,嘆道:“這十年來我託態在帖木兒汗國治下,直到去歲方才回來。為免走漏風聲,我不得不蓄髮還俗,改回俗家姓氏。”
盧雲微微一凜,忙道:“大師,你……好端端的,為何要遠走他鄉?”
靈智輕輕地道:“十一年前,我獲知了天機。”
盧雲驚道:“天機?”
靈智嘆道:“天機者,不可洩漏之事也。自從得知天機後,我曉得自己大禍臨頭。為免連累同門,不得已而離寺避禍。”
靈智見識之高、武功之深,可說天下罕見,若連他也覺得自己處境堪虞,足見這“天機”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