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的事講了一遍,然後將自己拜安逸為師的事情,告訴老太太,並給兩人互相介紹。
老太太臉色這才大變,一邊惱怒兒子竟瞞著自己辦瞭如此大事,一邊又深恨怕安逸不講情面,致使她母子二人分別。
仔細打量安逸一眼。見他與趙斌年歲彷彿,也大不了幾許。老太太心下疑惑,暗思自己兒子即便拜師,也不該拜如此年幼的。不進懷疑是不是在騙她。
可見兩人神情不似作假,老太太一時也斷不定真偽。這才按下心頭疑慮,對安逸拜了一拜,道:“未亡人曹氏,見過這位道長。不知道長年歲幾何,在何處仙山修行?”
安逸俯身還禮,道:“不敢當老夫人如此大禮。貧道安逸,自修行以來,居無定所,四處遊蕩,時隔幾載自己亦不得而知。但算算恐也到了花甲之齡。”
老太太與趙斌聞言皆是一震。不過趙斌是震驚,震驚安逸竟有如此年歲,還能保持這般相貌。而老太太更多的卻是懷疑,懷疑安逸是在扯謊。
猜忌的眼神,在安逸與趙斌身上打轉,讓人一時間也難以猜出,老太太是在想什麼。
趙斌心中忐忑無比,實在不知道自己母親要做什麼。安逸卻一臉淡然。似是對老太太眼中懷疑視而不見。
沉默片刻,老太太終於再次開口,道:“不知道長為何看中劣子?”頓了頓。追問道:“豎子自幼頑劣,不學無術,又常以舞刀弄棒為樂,闖過不知多少禍端。如此頑徒,因何能得此仙緣?”
趙斌臉色一變,猜想母親是為了讓師父反悔。從而打消收他為徒的念頭。安逸想的卻更深一層,心道這曹氏也可謂是用心良苦。此舉恐是怕直接從趙斌身上入手。會惡了他們母子關係,所以才從他這個外人身上尋找突破點。
正想著。見趙斌似乎忍不住要說話。
安逸先衝著趙斌搖了搖頭,才轉回老太太處,笑道:“老夫人此言大是不妥,令郎丰神俊朗,何苦自謗其才?不瞞相告,貧道正是見令郎一身仙骨,不著半點塵濁,素有修道之根基,方才動念收其為徒。”
老太太寸步不讓,道:“果真如道長所言也就罷了,但自家孩兒自家知曉,趙斌自小愚鈍,不足為學,實在當不得道長如此誇讚。”頓了頓,又道:“即便真如道長所言,但老嫗先聽道長曾說居無定所,試問道長,若收趙斌為徒,是否要帶他雲遊四方?愚婦曾聽聞,仙家以忠孝為本,決無阻人斷絕母子之理。如今老身年邁,身旁若無有個照應的,恐怕難以過活。更何況小兒若隨道長雲遊,此去又不知何時才能回來,若老身不幸中途殞命,豈不是連個養老送終之人都沒有?”
此話一出,趙斌立時變了臉色。之前他還未考慮到這一層,此時遭母親點破,當下也開始猶豫,一顆念頭,在心中修道之念與親情之間徘徊,面上陰情不定。
安逸此時也犯了難,雖說照他的心思,修道之人不應顧慮太多,但人倫大道亦是道,他卻也不好替人家做主。
不過想到趙斌身份,安逸沉吟了片刻,最終決定,還是先跳出人道,用天道來試著勸一勸。
這時候老太太似乎才想起來,招呼安逸坐下再談。安逸說了聲“恭敬不如從命”,坐在座位上,才緩緩開口道:“老夫人慧心卓識,所擔心的也確實有理。但需知人生世上,飲啄聚散皆有分定,不可強求。就如貧道,本是四方雲遊,來到此地也不過隨念而至,但在萬千人中,偏與貴公子結識,此豈偶然之故?千山之遙,萬水之隔,相逢陌路,成此一段因緣。自必有一種道理在內。這般道理,於我道家而言是為定數,在儒家所稱‘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此兩者,皆是天命所歸,緣分註定也。”
頓了頓,又繼續道:“老夫人恐怕不知,令郎出身本就不凡,其本是天上仙人下凡,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