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臣韓嫣有事要奏。”
剛一回來,就生事?半年來沒有正事做只在朝上裝雕塑的大臣頓時來了興致,也都想知道韓嫣這回又要說些什麼,他說的這些與皇帝有多大的關係,會不會對以後的朝政產生影響。
韓嫣奏請的事情卻是大家都知道的——點校經籍。不管真也好假也好,竇太后是發了話讓他做這個事情了,之前把他禁足,用的就是這個比較文雅的說法。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事做不得準,且不論當時韓嫣的名——忠孝之名與博學之名,那是兩碼子事,也不論他的年紀——這是個強行提前加冠的人,單說這樣工作吧,這時的書籍,沒有後世那樣“浩如煙海”卻也是“汗牛充棟”了,韓嫣又是個主張“相容幷包”的,各家學說都要理一下,並不是單治哪一家,單憑他一個人,怎麼點得完?
如今,韓嫣回來了,他就藉著這個由頭,把這事又重新提了出來。不能自己一個人在那兒幹,希望劉徹能夠組織相關專業人士參與。朝中無大事,如今有了個能拿上臺面的,大家都來了熱情。再說,點校經籍啊,得是多大的事兒?點完了,是要國家明令頒行,為後世之範的,做這樣的事情,哪怕只是在點校組裡掛個名,都是名垂青史的買賣。
韓嫣能得這個差使,一是因為他是最早用標點的,對標點非常熟悉,又因著獻紙的功勞才得了這個任務,二是當日竇太后打發他回家的時候用的也是這個藉口,不然,他想進這個點校組,還真是沒這個可能——年紀太小、資歷又淺,新學說講得不錯,可大家點的是原來的舊書——遑論如今是他領銜主管此事。
之前韓嫣也跟劉徹說過這事,劉徹此時也就順水推舟,同意了:“既這麼著,就著博學之士會同修訂新書吧。”
整個朝會,也就這麼一件大事兒,確定下來了以後,也就散了。這會兒,再沒有人敢說“勿奏事東宮”了,未央宮的朝會散了,又去長樂宮報備了一下。
老太太最近被劉徹哄得不錯,前日韓嫣又已經跟他報備過了,尋思著只要劉徹別動了她的根本,其他的,也就隨這個孫子鬧騰了,況且,點校經籍,也不是獨尊哪一家,老太太對於韓嫣的政見,倒還算放心。
“成了,這事兒你們看著辦吧,去尋些有真本事的,別找那些不安份的。”竇太后同意了。
“喏。”
韓嫣交給劉徹的名單裡,是各家都有的,當然,此時最主要的還是偏向黃老與偏向儒家的,還有一部分是法家的——法家畢竟實用,想把國家治理好,沒有法家還真不行。
劉徹看了名單,很想把偏黃老的全給劃了去:“這麼好的事情,居然讓他們也分一杯羹。”
“臣此番是奉命點校經籍,這些書,以前臣也讀過的,只是要論精通,畢竟不如他們。對事不對人。況且——”指了指名單,“這些人,在長樂宮那裡頗說得上話,給他們面子,對陛下也是有好處的。”
“唔,”劉徹點頭,“這倒是了,”忽又想了起來,“怎麼又弄這些虛禮?這兒又不是朝上。”
“回陛下,今時不同往日,還是謹慎些好。”
“你今天怎麼了?不對!這兩天,你都不大對勁兒,出什麼事兒了?”劉徹很不解,伸手撫上韓嫣的臉。
韓嫣一偏頭,躲開了:“回陛下,沒什麼。就是剛復職,事兒多了一點兒,”不讓劉徹插話,又指了另一些名字,“這些,有先前陛下命舉賢良方正時入選的,也有在京中頗有名望的,有些人被閒置有半年了,不如,就趁這個機會召回來,也算有個理由。”不用說,這些人都是劉徹一邊的。
“還有這些,家學淵源,本人或許名聲不顯,可家教還在,說不定會有啟發,點校經籍,不但是確定了句讀、寫法,還有註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