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紳胥吏手中,哪怕在開國之時,地方上也沒有多少強大的動員能力,只能靠著衛所制度徵兵打仗。
衛所制度敗壞後,明朝雖然更加富庶,但是實際上的國力已經虛弱不堪,成為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虛弱壯漢。
在劉宣的想法中,他在永和縣推行的制度,無疑與明代大不相同,他決定一改宋代以來鄉紳自治的局面,學習先秦兩漢的辦法,將根基深深紮根在基層。
在先秦兩漢的時代,朝廷對地方的控制能力是非常強大的,朝廷任命的亭長、嗇夫等基層官吏,牢牢地控制著地方的權利。兩漢的名臣往往都是以亭長縣吏這些卑微的職務走上了歷史舞臺。
而自從宋朝之後,兩宋的皇帝為了內部的穩定,開始壓制武將優待文人,一改中國傳統的基層制度,將地方上的權利交給了科舉出身的官紳。
從此之後,面對北方的遊牧民族,漢人王朝徹底失去了基層動員能力。無論是面對契丹、女真、還是蒙古、後金,漢人王朝幾乎沒什麼像樣的抵抗能力,國家也幾次開始亡於異族野人手中。
面對宋明以來的歷史經驗,劉宣決定學習兩漢的古制,將地方基層的權利從鄉紳胥吏手中奪回來。這一件事情毫無疑問是改變從宋朝以來的大勢,對於劉宣來說也是千難萬難。
如果劉宣一直這樣幹下去,在奪取天下以前基本上很難得到士紳的投奔,而治理地方又需要數量極多的文化人,面對這一矛盾的現實,劉宣只能加大力度內部挖潛,去培養治理基層的骨幹。
所幸劉宣起兵之初對這一點已經有幾分清醒的認識,他設立了童子營,撫養教育那些失去了父母的孤兒,希望這些孤兒少年能夠儘快成長起來,成為他奪取天下的有力臂助。
對於這些童子營少年孤兒,劉宣一直也比較重視,他起兵的初期,劉宣還親自充當老師,教導這些少年讀書識字。
這些童子營少年,並不會學習四書五經等各種經書集註,他們的讀書的目標並不是科舉考八股文,而是將各種知識活學活用在生活中戰場上。
在童子營建立初期,劉宣就教導他們常見的文字,相當於劉宣前世小學三年級的簡單算術幾何,讓他們大致瞭解一些常見的歷史地理知識。至於剩下更多的時間,還是進行嚴格的軍事操練。
像孫可望這樣的童子營少年,經過一年的學習,已經能認識四五百常見的漢字,能夠熟練的使用三位數以內的加減乘除運算,對於中原大地的歷史文化也有幾分瞭解。
他們雖然年少,但是已經能夠熟練的使用火銃,學會了辨認戰場上的旗幟金鼓,就連嚴格的佇列訓練,也已經有了幾分模樣。
可以說這些童子營少年雖然年紀還小,但是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已經比大部分腐儒更有實用性,他們雖然沒有多少經驗,但是卻好像初升的朝陽,代表著劉宣改造這個腐爛的晚明世界的理想希望。
劉宣攻破永和縣後,就決定將這裡變成治理地方、推行新政的試驗場,而這些花費了他極大精力培養的少年,也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彷彿下山的猛虎開始慢慢走向了歷史舞臺。
紅日高懸於天空之上,照射出一道道炎熱的金光。五月的太陽已經非常毒辣,加上小冰河時期缺少雨水的緣故,就更讓人感覺乾燥煩悶。
李翰愉快的從永和縣衙出來,他看了看比較破舊縣衙想道:“永和儘管是個小縣,但是很快就會成為我施展抱負的地方。但願我李某人眼光不錯,劉將軍這條真龍真的可以一飛沖天,到了那時,我李某人也能成為開國功臣,像明太祖的肱骨之臣李善長一樣名傳青史。”
李翰正暗暗得意,忽然想到李善長的結局可是很不好,弄了個滿門抄斬、身死族滅的下場。他壓下了心中這一絲陰鬱,快步走出了縣城,進入縣城外的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