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不世之功。若真的不要功名的話,贏寧他們再鬧也沒有用,要廢掉分封自然少了很多壓力。
秦王點頭道:“主意是不錯。只是這麼多功臣突然之間都不要功名,這於情於理也說不過去呀。明事理者,都知道繚子先生他們公忠體國,真心不要功名口不明事理者。必然在背後議論,說是寡人捨不得賞他們,逼迫他們辭功名,這太不好聽了。”
周衝道:“王上請放心,周衝當和繚子先生一起上一道聯名錶章。”
“好是好,就是太委屈你們了。”秦王很是不情願。
周衝勸道:“王上不必在意。崗利國家生死已,繚子先生本是世外高人,之所以蹈紅塵口助王上征戰天下,完全是因為黎民苦戰國,於心不忍。並非在於功名利祿。”
秦王眼裡貉著淚水,道:“周先生的高義。寡人銘感於心,寡人無以為報,請先生受寡人一拜。”向周衝鞠躬。
周衝不敢受他的禮,忙讓開,道:“王上。你這可是折煞我周衝。光如此,還不夠,這隻能減少目靠地壓力。賞賜功臣不僅僅是現在需要。將來也需要。這問題一定要解決好。”
“是啊,周先生這話可是切中要害。賞賜功臣是一種制度,要永遠存在下去,現在有功臣,將來也有功臣。現在有周先生繚子先生你們這些清高之士助寡人,將來未必有周先生這樣的高義之人,這事一定要處理好。”秦王很是贊成,道:“還請周先生明言。”
第六卷 革新篇 第四章 一語定乾坤(五)
功臣不會是隻在一時期才會產生,而是會存在於每一個代 為要人做事就會有人立功,對他們的獎勵就成了必然,而周武王的獎勵卻是危害極大的分封。對於分封制度,秦王以極特有的洞察力已經明曉其中的危害,根本就不想再推行。他之所以難以下定決心,就是因為找不到一個獎勵功臣的辦法,只要找到這個辦法。所以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周衝有辦法。他當然是很急切了。
周衝剖析道:“自古以來,賞賜功臣的方式就是分封,給功臣封一塊土地。這辦法雖然博得一片叫好聲,總詩爹《書當讚美不絕,讀書人一片讚譽。其實危害非常大,這點讀書人。孔子孟子卻沒有看到,更別說讓他們抨擊了。”
這話說到秦王心坎裡去了,擊掌叫好,道:“讀書人只會空談,沒有做事的才幹。卻自以為了不起。其實他們沒什麼了不起的。孔子起邪說,孟子周遊列目,與王侯分庭抗禮,到處遊說他的歪理,結果是沒有一個國君起用他,這些國君雖然毒,還不是瞎子,對他的歪理還是看得明白,其害無窮啊。
“周武王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這不過是一個儀式,向天下人表明從此天下太平了,並不是說今後就不用打仗了,就不用維持軍備。可笑的是這些書呆子們以此說事。以為自此天下太平,不用打仗,不用維持軍備。寡人倒要送他們四個字:居安思危!平時不整軍經武,萬一發生突發事件,到時用什麼東西去應付?”
這話對儒家不屑一顧,有些偏頗。不過卻說出了真知灼見。說出了讀書人沒有說出過的道理,讓人不得不佩服,周衝心悅誠服地道:“王上聖明。聽了王上這話,周衝有撥開雲孿見青天之感,眼前豁然一亮。
“有人以為分封制一開始諸侯相親。友善,聽從天子的號令,到了後來之所以不聽從天子的號令。是因為血緣關係淡了,由親而疏之故,其實不然。這是誤解。
“分封制是一種制度。存在地時間很長,世襲周替,血親變得疏遠。這是必然之事。再說了。是血親就能相親友善嗎?不一定!三代之中上演地弟殺兄,子賦父口層出不窮,究其原就是因為大利當前,不得不為。正是看到這點,商代武丁才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
秦王打斷周衝的話,感嘆道:“周先生這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