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要求已經底的不能再低,老蔣直接做主應承了下來,在他認為貿易往來對現在的中國來說,多多益善。
丁揚見老蔣有那種感覺虧欠的神情,笑著說道:&ldo;階石公,這次大水讓很多災民失去了房子,而且很多難民本身沒有自有土地,而特區有多餘的土地可以耕種,特區寧主席託我問下蔣公,能不能把這些失地農民遷移到特區一部分,即減輕政府壓力,有能讓特區的人口充實。&rdo;
老蔣沒想到特區提出這樣的問題,思考一會後,說道:&ldo;如果能夠改善他們的境遇,政府沒有意見。&rdo;
丁揚為了打消他的疑慮和擔心,說道:&ldo;特區願意為遷移的農民提供自有土地,標準是每人一畝,年齡大小不限。而且我們願意收養大水中成為孤兒的兒童,我們將為他們提供住所、教育和生活保障,他們的親戚和友愛人士也可到特區來看望他們。&rdo;
特區的面積和土地,老蔣還是知道的,解決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人口,土地也是夠的。更多的華人進入特區這符合大陸的利益,增加大陸在特區的影響力,也能切實減輕大陸的壓力。尤其是孤兒,如能獲得妥善解決,特區和他本人都會獲得崇高讚譽,確實是一舉兩得。
老蔣:&ldo;不知特區能安排多少人口?&rdo;
丁揚:&ldo;原則上我們儘可能接受,但是考慮到可能對當地造成太大的影響,特區初步的計劃是接受一百萬戶內陸失地難民成為特區的公民。&rdo;
老蔣耳中感覺嗡嗡作響,這特區的胃口太大了,一百萬戶就是起碼在六七百萬人口。但是,這樣的誘惑對他來說也是赤果果的好處。徽、贛一帶土地兼併由來已久,地少人多,很多人在歷史上就形成了靠種地主的地過日子,沒有足夠的機遇,要擺脫這樣的依附,可以說世世代代都不可能,而地主是最喜歡這種關係的,廉價的勞力,天然的優勢,這也是造成這兩處g不斷的根本原因。
一百萬戶,對兩省的人口來說不多,而且客觀的說,這一百萬戶遷出,能有效緩解當地的矛盾。某種程度說,老蔣希望特區能從其他省份也遷出部分人口。這樣他這個主席也可專心應對日本。
但是,內心深處也有點莫名其妙的擔心,能夠輕鬆接受一百萬戶,這特區的籌劃很深呢,不知道這樣的決定是不是正確。
丁揚見老蔣有猶豫,加了一點籌碼。
丁揚:&ldo;蔣公,為了彌補大陸的損失,我們願意與南京政府簽訂一個長期的協議。每年為大陸免費提供兩千人的中華理工大學理工專業留學名額。並提供為期兩年的免費培訓三百名空軍飛行員,等這三百名飛行員畢業,特區願意贈送三百架先進戰鬥機給蔣公。&rdo;
蔣夫人是名義上航空委員會的主席,負責中國的空軍,要知道現在空軍家底加起來也不到三百架,而特區不僅願意培訓三百名飛行員,而且願意贈送三百架先進戰鬥機,這筆生意還有什麼好說。
蔣夫人輕輕撞了一下老蔣,老蔣拿捏著說道:&ldo;特區費心了,我代南京政府同意一百萬戶失地災民遷移到特區。&rdo;
為老蔣培訓三百名飛行員及贈送三百架戰鬥機,這是特區考慮到兩年後,滬松戰場g軍在制空權上的戰略劣勢,希望能在抗日正面戰場前期,讓日本人有足夠的消耗,也不能讓他們進展的太順利。
同時,這筆援助也為南京政府軍事採購時,有足夠的理由選擇特區的武器裝備,把南京可貴的外匯,更多的流到特區,而不是重新流到其他國家。
為了表示謝意,老蔣在國府附近為特區貿易代辦處找了一個不錯的辦公室。這個機構類似於特區的駐外機構,負責到特區的個人簽證,以及其他對公對私商業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