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4頁

馬炎對特區的法律體系非常感興趣,甚至她樂觀的認為,南京政府要是按照特區的法律體系行政,情況可能會好轉,中國還有希望。

所以,即使每天十六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她都不覺得累,她把所有可以用來學習的時間,都花在研讀法典上面。不停的提出問題,不停的尋找答案。

這批學生中不僅馬炎一人如此努力,所有人都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拼命地汲取著特區資料中先進的知識,重新構造自己的知識體系。理科專業的學生,基本都是泡在教室或者實驗室,甚至很多人直接把鋪蓋拿到了實驗室邊上的休息室,只是為了能夠更多時間做實驗。

這幫瘋子的學習勁頭,完全把夏令營的同學看呆了。比起他們該學習時學習,該娛樂時絕不學習的生活態度,新來的學生,活生生的給他們上了一堂什麼叫: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很多同學也收起了玩世不恭的態度,泡在圖書館裡的時間也變得長了起來。這種變化,讓命運共同體的家長們非常欣慰。直誇從大陸挖樹,挖的好。以後要形成定製,每年從大陸吸收的大學生不得少於今年數量。

那些學生在大陸的家長收到孩子從特區寄來的信和大大的一筆錢之後,都寫信勸孩子們要珍惜機會,好好學習,不用惦記家中,學好本事,爭取畢業在特區能夠找一份工作。

這讀書都能拿這麼多補貼,那工作了收入不是天文數字?

學生在特區學習的一些細節隨著各地報紙的報導,引起了很多關注,尤其是有孩子在其他大學讀書的家長,有條件的都紛紛跑到南京貿易代表處,來諮詢留學特區的條件,強烈要求特區政府擴大招生範圍。儘快發布招生簡章和要求,好讓其他同學及早準備。

特區中央委員會接到南京辦事處的報告之後,也從善如流,積極制定了特區招生簡章,對學生要求,複習範圍,留學待遇做出了明確說明。

招生範圍也從,大學本科擴大到研究生、博士生和高等專科院校。規定每年春秋兩季實行統一招生考試,不過明確約定招生只對華人學生。

-----

中華特別行政區這段時間在各大城市的新聞中,出現的頻率相當高。不僅是特區招生的事情,也包括與法國印度支那的戰爭,國內的民眾內心之中都是支援特區的,尤其是在第一次戰役勝利之後,特區在國內民眾的聲望更是上了一個臺階。百年來,華人對洋人,何時這麼風光過。

不過國內民眾比清末時期理智多了,知道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法國也不會善罷甘休。所以,媒體都保持著謹慎的態度和剋制心中的激盪。

不過第一次戰役結束後,北部灣和印度支那的戰爭進入了沉寂期。

民眾的目光也盯向了與特區有關的另一個新聞。

華夏工商銀行投資的向家壩水電站和三線鐵路專案正式進入了施工期。尤其是向家壩水電站,據華夏工商銀行發布的公告稱,該水電站的設計裝機容量達到了驚人的兩百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將達到二百億度。是南京政府全國發電量的十倍。

這個電站一發電,南京政府的發電量就能追近與日本的發電量,與美國比也能接近美國的十分之一。這麼巨大的成就,老蔣也是非常支援的。從專案立項,施工隊進場,從全國召集三十萬民工來支援這個專案的建設。當然,這些錢全部都是華夏工商銀行支出的。

沒有南京政府的支援,要召集這麼多人,幾乎是不可能的。

其實對特區來說,建設向家壩電站完全沒有一點技術難題。特區的中建工程公司,前身就參與過向家壩的全面建設。所有設計圖紙、施工質量控制檔案、地質資料、水文資料、測量資料都是現成的。

民工一到位,全面施工就開始了。按照特區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