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7頁

香火》一書中,主人翁昌林山是一個劍橋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因為受不了內心深處罪惡慾望的騷擾終於到公海上當了江洋大盜,燒殺,喪盡天良。作者將此事解釋為一種返祖現象,是任何再優良的教育都不能根除的,這種思想印證了澳洲政治家所說的話:&ldo;根據我們的觀點,中國人受教育越高,其人品就越糟。受教育越高他就越奸狡,越能從其特殊的社會和商業道德思想來對付澳洲的人。&rdo;

澳洲《公報》有一結論性的斷語,認定白種人和黃種人通婚,其下一代人只&ldo;具有其父母的種種缺陷,卻很少兼有兩者之優點。&rdo;這一思想在文學作品中,反映在作家筆下往往將中國混血兒寫成一個可惡之極的怪物,不僅嗜殺成性,而且荒淫無恥。

辜正中指出,白人的種族主義並不是無根之水,根源來自於他們知道自己並非澳洲大陸的原住民,他們並不是這個大陸的合法人種,他們是侵略者!

只有竭盡全力地貶低其他原住民種族,他們才能在道義和法理上佔有澳洲,用這種種族主義思想說服澳洲的白人,去滅絕土著、趕走和殺死華人是有科學依據的,符合白色人種的澳洲政策。

這種說法,遭到了命運共同體很多人的質疑。不過,等辜正中教授在伺服器中放出潘浩收集掃描到的澳洲一百多種作品、十幾種報紙上幾個月的報導,所有命運共同體的成員憤怒了。所有涉及華人、土著、黑人的文章無不瀰漫著種族主義的陰魂,即使偶爾幾篇看上去是比較客觀中立的文章,味道也不對,整篇充斥著是以是否依附白人、忠實於白人為準則來判斷中國人。其宣揚的根本命題就是:你可以討厭乃至憎恨中華民族卻不必討厭或憎恨該民族的一個個人。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