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安排開工的是銅礦和水泥廠,水泥廠並沒有依照加州第一水泥廠的規模來建設,而是採用了技術含量較低的土法水泥廠,水平差不多是新中國五十年代水平。一口氣上了三座,年產百萬噸級的水泥廠,至於能耗問題,已經完全顧不上了。怎麼說都比歐洲的先進一點點。
至於銅礦開採,主要是這個巨大的銅礦開採非常容易,屬於露天銅礦,同時特區對銅的需求有迫切性。
也幸好特區國營農場已經完成了糧食儲備,對於特區非洲專案的開發有足夠的支援能力。
規劃中的三座城市,也陸續開工,道路、給排水、電力、自來水廠、汙水處理廠、垃圾處理中心、綠化、房屋、廣場、商業。。
在幾十萬黑人勞工的努力工作下,正在變成現實。這個時候的黑人勞工,工作的努力程度完全不亞於後世的農民工。在特區優厚的待遇之下,人人精神面貌大變。
尤其是有特區國籍的原住民住進了已經部分完工的六層洋樓套間的時候。所有的黑人都沸騰了,所有人都拿出了無與倫比的幹勁。因為,特區政府承諾,他們每個月開放三萬國籍,讓正在特區加丹加省參加建設的黑人申請,一旦申請成功,他們也將成為那些擁有福利的特區的公民。也遲早有一日住進如夢幻般漂亮的房子,穿上乾淨體面的工作服,過上有尊嚴的日子。
按可比價格計算,一套100平米左右的套房的價格只需要4000華元,這些非洲裔公民可以無首付從&ldo;金剛果信用社&rdo;獲得全額房屋貸款,即使按照現在的月工資水平,一個人的工資只需要7-8年還清全部房屋貸款,如果按戶計算,正常情況下,不影響生活質量的情況下,一戶非洲裔公民能夠很輕鬆的在五年內還清所有房貸。
光這一項,每個城市按十萬套房屋計算,三個中心城的房地產投入就是12億華元,那麼這會不會導致加丹加省的財務破產?
從經濟的輸入和輸出計算,加丹加省需要輸入的是糧食和各種建材,需要支付的是各種福利和工資,而輸出的是銅礦、鈷礦和鈾礦。按人均福利和工資計算每人每年大概為500華元,一百五十萬人的規模,每年的這一項的費用則為75億華元,但是這些錢又回到了房地產和日常消費上面,實際支出遠遠低於此數。
先不算鈾礦的價值,按每年鈷產量1200噸和銅產量10萬噸計算,可比價格約為十億華元左右,也就是說特區中央財政在投入的過程中,當年亦可達到內部收支動態平衡。
如果未來鈾礦、水泥廠和水電資源得到利用,加丹加省可能會為特區創造可觀的收益。特區以這種投資和科技拉動型,產生的巨大效益,遠遠不是那些落後殖民者可比擬的,後來非洲整個殖民統治崩潰的直接原因就是殖民地政府殖民收入遠遠低於需要的支出,造成宗主國財政負擔增加,後來才不得不放棄殖民地。
而特區在經營非洲省的時候,都是經過科學測算的,是有著永久性打算的,所以從一開始特區就把非洲省內的原住民當成特區公民對待。並不遺餘力地強力推行城市化和工業化,讓投資和科技給非洲省帶來持續動力。
三個城市幾乎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他的變化。特區各項工作也進入了軌道。讓特區欣喜的事情是,加丹加軍事基地第一次向非洲裔公民招募士兵的時候,超過有三萬多人報名,最後雖然只招收了五千人,組建了一個非洲軍團山地第一旅。但是,這個趨勢讓特區堅信特區在非洲已經立穩了腳跟。
唯一令人添堵的就是,英屬坦尚尼亞三蘭港港,經常給特區的船隻設定這樣那樣的障礙。為此特區政府向英國政府提出了照會。
特區透過南京辦事處向英國駐華大使提交了一份措辭嚴厲的抗議。
&ldo;中華特別